[1] 蔡新, 张理珉, 杨善禧, 等. GB/T 2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 Hai-Peng Lv, Qiu-Sheng Zhong, Zhi Lin, et al. Aroma characterisation of Pu-erh tea using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 and GC-olfactometry[J]. Food Chem, 2012, 130(4): 1074-1081. [3] 周志宏, 折改梅, 张颖君, 等.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 18(S1): 5-8. [4] X Xu, M Yan, Y Zhu.Influence of Fungal Ferm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Puer Tea Manufacturing Process[J].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2005, 5(4): 382-386. [5] 谷勋刚, 张正竹, 宁井铭, 等. 普洱茶渥堆阶段游离态香气成分分析及含量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36(4): 161-164. [6] 张灵枝, 陈维信, 王登良, 等. 不同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07, 27(1): 71-75. [7] 张春花, 单治国, 袁文侠, 等.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4): 251-258. [8] 刘英, 吴曙光, 尹州, 等. 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上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13, 33(1): 13-20. [9] 宋冠群, 董文举, 林金明, 等. 茶叶指纹谱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研究[J]. 色谱, 2003, 21(4): 359-362. [10] 罗一帆, 郭振飞, 许旋, 等. 广东岭头单枞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 26(4): 206-209. [11] 宁井铭, 张正竹, 谷勋刚, 等. 云南晒青毛茶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9): 36-40. [12] 成浩, 王丽鸳, 周健, 等.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2): 83-88. [13] 成浩, 王丽鸳, 周健, 等.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绿茶原料品种判别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8): 2413-2418. [14] 苗爱东, 孙殿甲. Excel 2002中中药指纹谱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J]. 药学进展, 2003, 27(1): 51-54. [15] 王龙星, 肖红斌, 梁鑫淼, 等. 一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的新方法: 向量夹角法[J]. 药学学报, 2002, 37(9): 713-717. [16] 龚淑英, 周树红.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2, 22(1): 51-56. [17] 窦洪亮, 李春美, 顾海峰, 等. 采用HS-SPME/GC-MS/GC- Olfactometry/RI 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2007, 27(1): 51-60. [18] 王秋霜, 陈栋, 许勇泉, 等. 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13(1): 195-200. [19] 钟秋生, 吕海鹏, 林智, 等.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 30(8): 182-186. [20] 王力, 蔡良绥, 林智,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J]. 茶叶科学, 2010, 30(2): 11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