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霞, 李芳, 宋勤飞, 牛素贞, 吕立堂. 大厂茶紫芽品系P113不同季节花青素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6): 789-801. |
[2] |
魏日凤, 赖建东, 彭成彬, 张承康, 连玲丽, 刘伟.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炭疽菌危害诱导茶树的差异表达基因[J]. 茶叶科学, 2020, 40(1): 26-38. |
[3] |
黄丹娟, 谭荣荣, 陈勋, 王红娟, 龚自明, 王友平, 毛迎新. 铝诱导的茶树根系转录组变化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06-520. |
[4] |
程冬梅, 张丽, 韦红飞, 江新凤, 周赛霞, 张志勇, 彭焱松. 庐山不同海拔茶树光合响应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47-454. |
[5] |
魏吉鹏, 李鑫, 王朝阳, 李洋, 张兰, 沈晨, 颜鹏, 张丽平, 韩文炎. 外源水杨酸甲酯对高温胁迫下茶树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8, 38(4): 353-362. |
[6] |
张兰, 魏吉鹏, 沈晨, 颜鹏, 张丽平, 李鑫, 韩文炎. 秋茶光合作用与品质成分变化的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71-280. |
[7] |
蒋会兵, 孙云南, 李梅, 戴伟东, 宋维希, 田易萍, 夏丽飞, 陈林波. 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期花青素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J]. 茶叶科学, 2018, 38(2): 174-182. |
[8] |
韦康, 王丽鸳, 成浩, 张丽群, 冯素花. 基于数字表达谱对茶树类黄酮合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2): 195-203. |
[9] |
余海云, 石元值, 马立锋, 伊晓云, 阮建云. 茶树树冠不同冠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3, 33(6): 505-511. |
[10] |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不同供钾水平对茶树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3, 33(3): 261-267. |
[11] |
陈林波, 夏丽飞, 孙云南, 梁名志, 张正竹, 李叶云, 宛晓春.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叶色转变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 茶叶科学, 2012, 32(1): 59-65. |
[12] |
马春雷, 姚明哲, 王新超, 金基强, 陈亮.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茶树芽叶紫化相关基因[J]. 茶叶科学, 2011, 31(1): 59-65. |
[13] |
曾建明, 谷保静, 常杰, 袁海波, 王丽鸳, 董方帅, 成浩, 周健, 葛滢, 陈圣伦.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J]. 茶叶科学, 2005, 25(4): 270-274. |
[14] |
苏金为, 王湘平. 镉离子对茶叶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4, 24(1): 65-69. |
[15] |
林金科, 詹梓金, 赖明志. 铁观音茶树的光合特性[J]. 茶叶科学, 1999, 19(01): 3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