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怡, 马成英, 陈维, 苗爱清, 乔小燕, 林冬纯, 夏红玲, 许靖逸.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73-984. |
[2] |
侯智炜, 吕永铭, 马宽, 张汇源, 顾哲, 张然, 李乐, 金俞谷, 苏祝成, 陈红平.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47-762. |
[3] |
蒋阿婷, 刘巧芳, 肖娟娟, 贺军辉, 高兵财,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禹利君. 湖南黑毛茶优化拼配样的风味品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63-778. |
[4] |
姚蕾珺, 陈燕秋, 林浩, 汪璐瑶, 石培育, 张阳阳, 黄婷, 宋娟, 王义, 戴琴, 刘川. 一体化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J]. 茶叶科学, 2024, 44(5): 831-842. |
[5] |
甘芳瑗, 刘振平, 傅丙生, 龙道崎, 庞钶靖, 姜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茶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4, 44(4): 565-574. |
[6] |
丁凤娇, 袁雨薇, 李元朝, 林进龙, 闫佳伟, 李鹏春, 金珊. 不同萎凋方式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69-482. |
[7] |
张汇源, 马宽, 高婧, 金俞谷, 王玉洁, 苏祝成, 宁井铭, 陈红平, 侯智炜. 不同等级径山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1): 101-118. |
[8] |
易华娟, 朱洁灵, 周瑞铮, 郑耀林, 张树权, 杨乐, 苏雍伦. 全自动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茶叶中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57-869. |
[9] |
黄翠, 王凤丽, 陈耀林, 于佳俊, 王伟, 杜苏峰, 宋涛, 蔡忠水, 薛洁, 武运. 基于GC-MS和GC-O的茶本酒中特征风味物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5): 703-717. |
[10] |
邱世婷, 侯雪, 雷绍荣, 韩梅, 贺光云, 李莹, 覃蜀迪.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及其4种前体化合物含量[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16-226. |
[11] |
徐丽丽, 王佳童, 朱荫, 施江, 林智. 蜜桃乌龙复合茶中“桃香”关键挥发性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37-249. |
[12] |
潘瑛洁, 孟祥河, 钱园凤, 宁建美, 王月圆, 刘齐铭, 唐仕琴, 徐晓安, 叶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50-262. |
[13] |
魏昊, 蓝天梦, 缪伊雯, 孟庆, 坤吉瑞, 张玉, 童华荣.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不同足火方式对金牡丹工夫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09-123. |
[14] |
陈宇宏, 高颖, 韩震, 尹军峰. 不同种质茶叶籽皂素含量及组成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5): 705-716. |
[15] |
陈慧, 杨丽玲, 陈金华, 黄建安, 龚雨顺, 李适. 控温渥堆对黑毛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717-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