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梦君, 胡新龙, 邱首哲, 张锐明, 唐慧珊, 刘晨, 余子铭, 李婧, 王明乐.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份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1): 133-144. |
[2] |
谢晨昕, 赵锋, 林雨, 蔡良绥, 林智, 郭丽. 日晒茶风味化学特征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4, 44(4): 554-564. |
[3] |
龙飘飘, 苏胜晓, 张梁. 茶叶颜色成分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3, 43(5): 593-606. |
[4] |
陈国和, 胡腾飞, 谢贺, 符文杰, 翟玉珂, 鲍肃都, 安勤, 王超, 王韺姿, 刘仲华, 黄建安. 普洱茶与茯砖茶风味轮的构建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31-644. |
[5] |
吴少玲, 王治会, 商虎, 朱陈松, 叶婷婷, 孙威江. 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78-90. |
[6] |
陈一凡, 阚新意, 蒋晓岚, 高丽萍, 夏涛. 茶树单宁酶CsTA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24-134. |
[7] |
张应根, 项丽慧, 陈林, 林清霞, 宋振硕, 王丽丽. 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25-536. |
[8] |
戴前颖, 叶颖君, 安琪, 郑芳玲, 肖明霁, 肖梦暄, 王辉强, 张海伟. 黄大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与风味轮构建[J]. 茶叶科学, 2021, 41(4): 535-544. |
[9] |
宁静, 李健权,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13-227. |
[10] |
龚芝萍, 尹军峰, 陈根生. 不同类型水质对龙井茶汤风味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2): 215-224. |
[11] |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研究与风味轮构建[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74-483. |
[12] |
袁海波, 滑金杰, 邓余良, 李佳, 董春旺, 杨艳芹, 王近近, 黄应权, 尹军峰, 江用文. 原料茶干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6): 631-637. |
[13] |
刘菲, 薛志慧, 叶倩林, 孙威江. “发花”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3): 301-311. |
[14] |
梁璋成, 何志刚, 刘淑梅, 林晓姿, 李维新. 绿茶对红曲黄酒酿造品质及寒热性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3): 293-300. |
[15] |
张颖彬, 金寿珍, 王国庆, 于良子,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J]. 茶叶科学, 2015, 35(3): 225-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