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依钰, 俞梦瑶, 禹利君,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冠突散囊菌LJSC.2005对茯茶主体黑毛茶发花品质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51-862. |
[2] |
董燕茹, 曹妍彦, 卢佳纯, 梅思凡, 河润, 陈萍. 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物的晶体学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1): 80-89. |
[3] |
曾鸿哲, 黄翔翔, 禹利君, 周宇飞, 徐帅, 璩馥榕. “金花散茶”及“金花菌粉”对被动吸烟小鼠肺组织JAK2/STAT3炎性及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2): 165-172. |
[4] |
涂政, 梅慧玲, 李欢, 刘馨秋, Emmanuel Arkorful, 张彩丽, 陈暄, 孙康, 黎星辉. 冠突散囊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发酵对绿茶液态饮料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8, 38(5): 496-507. |
[5] |
刘丽萍, 唐雨薇,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5): 503-512. |
[6] |
黄浩, 赵熙, 黄怀生, 银霞,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郑红发, 刘仲华.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茶叶科学, 2016, 36(1): 27-37. |
[7] |
吕召云, 郅军锐, 周玉锋, 孟泽洪, 张骏, 杨广明.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85-195. |
[8] |
陈桂梅, 邓永亮, 黄亚亚, 张玥, 纪晓明, 周兴长, 胡歆. 冠突散囊菌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06-310. |
[9] |
关美玲, 刘仲华, 刘素纯, 陈栋, 黄建安, 李佳莲. 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1, 31(5): 386-390. |
[10] |
蔡正安, 刘素纯, 刘杏益, 黄建安, 周琳, 朱旗.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63-268. |
[11] |
关美玲, 刘素纯, 黄建安, 刘仲华, 蒋加拉. 氟对黑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和黑曲霉生长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0, 30(3): 157-162. |
[12] |
蔡正安, 刘素纯, 刘仲华, 胡铮瑢, 贾洪信, 胡博涵, 黄建安.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1): 57-62. |
[13] |
陈云兰, 于汉寿, 吕毅, 金磊, 纪燕玲, 王志伟.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3): 232-236. |
[14] |
王志刚, 程苏云, 童哲, 王钦升.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Ⅱ.冠突散囊菌的菌体毒性测定[J]. 茶叶科学, 1994, 14(01): 69-. |
[15] |
温琼英, 刘素纯. 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的演变规律[J]. 茶叶科学, 1991, 11(S1): 5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