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妮, 李逸民, 李静文, 滕瑞敏, 陈益, 王雅慧, 庄静. 外源5-ALA对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绿素合成和荧光特性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2): 187-199. |
[2] |
谢文钢, 陈玮, 谭礼强, 颜麟沣, 唐茜. 四川3个特色茶树品种芽叶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6): 813-822. |
[3] |
熊兴平, 张新忠, 李红斌, 孙亮, 姚明哲. 我国茶学领域2008—2019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成果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08-618. |
[4] |
刘丁丁, 王君雅, 汤榕津, 陈亮, 马春雷. 茶树PP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白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2): 159-172. |
[5] |
苏静静, 阮丽, 王丽鸳, 韦康, 吴立赟, 白培贤, 成浩. 茶树氮吸收效率的早期鉴定技术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 40(5): 576-587. |
[6] |
王铭涵, 丁玎, 张晨禹, 高羲之, 陈建姣, 唐瀚, 沈程文. 干旱胁迫对茶树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4): 478-491. |
[7] |
江燕, 黎星辉, 浦滇, 蓝增全, 吴田. 基于茎材解剖结构的茶树树龄测定方法[J]. 茶叶科学, 2020, 40(4): 492-500. |
[8] |
熊兴平, 张新忠, 杨珍伟. 基于199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分析茶学基础研究现状[J]. 茶叶科学, 2020, 40(3): 305-318. |
[9] |
钟秋生, 林郑和, 郝志龙,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单睿阳. 氟铝互作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37-546. |
[10] |
程冬梅, 张丽, 韦红飞, 江新凤, 周赛霞, 张志勇, 彭焱松. 庐山不同海拔茶树光合响应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47-454. |
[11] |
罗红玉, 唐敏, 翟秀明, 杨娟, 刘翔, 谷雨, 袁林颖, 钟应富, 黄尚俊. 不同光质对红茶萎凋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2): 131-138. |
[12] |
林郑和, 钟秋生, 郝志龙,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单睿阳, 阮其春.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4): 363-372. |
[13] |
龙立平, 孟维, 王姣亮, 谢丹, 贺国文, 肖谷清. 用于测定黑茶中铅的荧光增强化学传感器[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73-279. |
[14] |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游小妹, 陈志辉. 缺氮条件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J]. 茶叶科学, 2013, 33(6): 500-504. |
[15] |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茶树叶片GDH、GS、GOGAT基因的克隆及荧光定量PCR分析[J]. 茶叶科学, 2012, 32(6): 523-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