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虹余, 王瑗媛, 李法鑫, 聂枞宁, 冯德建, 赵悦伶, 杜晓. 基于GC-O-MS评价芽叶型黄茶的香气类型及其关键香气组分的呈香贡献[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85-1004. |
[2] |
丁凤娇, 袁雨薇, 李元朝, 林进龙, 闫佳伟, 李鹏春, 金珊. 不同萎凋方式美人茶酶促加工阶段的香气变化[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69-482. |
[3] |
张湘琳, 凌智辉, 胡维霞, 向春辉, 崔俪丹, 许伟, 肖文军. 不同温度热风萎凋对红茶萎凋叶及成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83-492. |
[4] |
陈德权, 任杨梅, 何梦迪, 李尤学, 叶利利, 薛华倩, 曾建明, 丁长庆.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J]. 茶叶科学, 2024, 44(2): 316-328. |
[5] |
吴宗杰, 欧晓西,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1): 84-100. |
[6] |
杨高中, 施江, 张悦, 彭群华, 林智, 吕海鹏. 厌氧处理条件下紫娟茶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体外ACE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53-566. |
[7] |
熊云, 陈江华, 李道和. 规模异质性视角下产品加工标准化对茶企经营收益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3): 424-436. |
[8] |
张莹, 邱桐, 韩梓怡, 安琪, 赵潇奕, 姜青, 李露青, 宁井铭, 宛晓春, 戴前颖. 排序检验法和Napping-UFP法在皖西黄茶实物标准样研制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75-286. |
[9] |
陈一凡, 阚新意, 蒋晓岚, 高丽萍, 夏涛. 茶树单宁酶CsTA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24-134. |
[10] |
陈德权, 朱艳, 邹纯, 尹军峰, 陈建新, 许勇泉. 茶啤酒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2, 42(2): 169-178. |
[11] |
杨高中, 彭群华,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厌氧处理对不同类型茶叶的氨基酸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22-232. |
[12] |
崔俪丹, 张湘琳, 项希, 李兰兰, 屈青云, 徐洋洋, 王继国, 刘峰, 龚志华, 肖文军. 微波初干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3): 406-418. |
[13] |
殷雨心, 陈玉琼, 焦远方, 郝娟, 余志, 倪德江. 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1): 48-57. |
[14] |
雷霆, 孙峰, 马修兵, 张伟汉, 郭丽娜, 王睿, 韩仁甲, 吴汉平, 王云生. 利用眉茶加工副产物栽培黑木耳的培养基质优化及黑木耳品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22-131. |
[15] |
赵苗苗, 何鲁南, 李果, 易超, 刘学艳, 罗朝光, 吕才有. 普洱茶机械化生产及数控发酵的品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76-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