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科学 ›› 2019, Vol. 39 ›› Issue (5): 595-601.doi: 10.13305/j.cnki.jts.2019.05.011
金银利1, 2, 马全朝1, 张方梅1, 2, *, 乔利1, 2, 耿书宝1, 2, 尹健1, 2
收稿日期:2018-12-27
修回日期:2019-02-14
出版日期:2019-10-15
发布日期:2019-10-15
通讯作者:
*zhangfm@xyafu.edu.cn
作者简介:金银利,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基金资助:JIN Yinli1, 2, MA Quanchao1, ZHANG Fangmei1, 2, *, QIAO Li1, 2, GENG Shubao1, 2, YIN Jian1, 2
Received:2018-12-27
Revised:2019-02-14
Online:2019-10-15
Published:2019-10-15
摘要: 不仅调查了粗放和精细两种管理模式茶园内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对茶枝的为害情况,还调查统计了其越冬产卵时对茶枝直径的选择情况,以及在茶枝上越冬产卵部位、产卵刻痕长度和相应的着卵量。研究表明,两个粗放管理茶园内茶枝的受害率(9.86%、13.79%)均显著高于精细管理茶园,柿广翅蜡蝉成虫偏向于在直径为0.20~0.30βcm的茶枝上产卵越冬,而且产卵刻痕顶端至茶枝芽头的平均距离为7.22βcm,产卵刻痕长度平均值为1.35βcm。此外,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长度(x)与刻痕内着卵量(y)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满足方程:y=17.83x+1.12(F=3β652,df=1β145,R2=0.96,P<2.2×10-16)。建议每年10月初到次年3月下旬,应及时剪除受越冬卵刻痕为害的茶树嫩枝条并加强茶园管理,以实现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区域性控制。本研究为信阳茶区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生态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减少茶园农药用量以及提高“信阳毛尖”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金银利, 马全朝, 张方梅, 乔利, 耿书宝, 尹健. 信阳茶区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发生与为害规律[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95-601. doi: 10.13305/j.cnki.jts.2019.05.011.
JIN Yinli, MA Quanchao, ZHANG Fangmei, QIAO Li, GENG Shubao, YIN Jian.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Overwintering Populations of Ricania sublimbata Jacobi in Xinyang Tea-producing Area[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19, 39(5): 595-601. doi: 10.13305/j.cnki.jts.2019.05.011.
| [1] | 刘曙雯, 嵇保中, 张凯, 等. 柿广翅蜡蝉越冬卵刻痕的分布与危害特点[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1(3): 57-62. |
| [2] | 俞素琴, 徐爱珍, 汪荣灶. 柿广翅蜡蝉寄主植物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23): 55-56. |
| [3] | 汪荣灶, 程根明. 柿广翅蜡蝉发生规律调查[J]. 中国茶叶, 2016, 38(7): 18. |
| [4] | 林江. 柿广翅蜡蝉生物学及其与相近种类的形态学比较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74. |
| [5] | 胡梅操, 祝柳波, 袁嗣良, 等. 柿广翅蜡蝉的生物学及预测预报试行办法[J]. 江西植保, 1998, 21(1): 8-11. |
| [6] | 汪篪, 张国宝, 刘进, 等. 柿广翅蜡蝉危害柑桔的特点与控制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00, 29(3): 12. |
| [7] | 张汉鹄. 我国茶树蜡蝉区系及其主要种类[J]. 茶叶科学, 2004, 24(4): 240-242. |
| [8] | 周国珍, 洪海林, 饶辉福, 等. 鄂南茶树新害虫——碧蛾蜡蝉与柿广翅蜡蝉[J]. 湖北植保, 2006(4): 45. |
| [9] | 徐德良. 茶树蜡蝉种群生态及控制技术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9: 1-39. |
| [10] | 刘永生, 张清良. 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 30(2): 39-41. |
| [11] | 罗晓明, 罗天相, 刘莎. 柿广翅蜡蝉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3): 41-42. |
| [12] | 罗天相. 柿广翅蜡蝉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3(15): 76-77. |
| [13] | 夏楚贵, 钟任田, 龙士兵. 桔园柿广翅蜡蝉卵块空间分布图式[J].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1, 11(1): 29-33. |
| [14] | 赵辉, 吴骞, 杨昊宁, 等. 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区划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4): 57-61. |
| [15] | 赵丰华, 吕立哲, 任红楼. 信阳茶树新害虫——蜡蝉[J]. 中国茶叶, 2010, 32(10): 16-17. |
| [16] | 赵丰华, 吕立哲, 任红楼, 等. 豫南茶园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J]. 中国茶叶, 2011, 33(5): 18-19. |
| [17] | Hoff P D.A first course in Bayesian statistical methods[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
| [18] | 陈邵彬, 储春荣, 杜庆绒. 茶树蜡蝉的发生与产卵特性[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29(3): 117-120. |
| [1] | 汤海昆, 张兰军, 张盼盼, 刘本英. 茶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27-741. |
| [2] | 李桂楠, 杨妮, 罗微, 张佳琪, 胡志航, 熊爱生, 郝建楠, 庄静. CsDET2基因的鉴定及其对茶树光周期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42-756. |
| [3] | 范延艮, 萧越, 孟凡月, 刘文杰, 张颖, 孙平, 张丽霞, 任丽军. 紫芽茶树品种‘紫娟'花青素合成酶基因CsANS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57-769. |
| [4] | 涂一怡, 张幼, 徐婷, 陈俊杰, 王玉春, 吕务云.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Colletotrichum camelliae[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70-782. |
| [5] | 江丽, 李朵姣, 胡新荣, 沈英姿, 郑寨生, 翁晓星, 刘淑婧, 边晓东, 袁名安, 陈暄. 不同栽培模式对籽叶双收茶树新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83-794. |
| [6] | 王开荣, 张龙杰, 梁月荣, 黎晓湘, 郑新强. 茶树叶色鉴别、分类研究与叶色体系构建[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95-807. |
| [7] | 李婧, 胡新龙, 唐慧珊, 郭金灵, 胡光灿, 冯德品, 仇方方, 王明乐.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的不同嫩度宜红工夫茶品质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08-820. |
| [8] | 郭瑜, 肖刘雨, 杜秋怡, 田野, 韩宇. 青砖茶水提多糖与茶渣碱提多糖综合提取工艺优化及乳液负载体系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21-840. |
| [9] | 苏林, 黄子豪, 孙丹, 陈金华, 郑亚杰, 陆英.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白茶中主要化合物降血糖作用[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41-851. |
| [10] | 王永慧, 王多锋, 李学敏, 史田斌, 武立栋, 刘在国, 张广忠, 赵风云. 甘肃陇南和浙江金华绿茶的理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差异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52-864. |
| [11] | 陈峻锐, 胡钧铭, 石元值, 韦翔华, 宋传奎, 张俊辉, 郑富海, 索广利. 炭基肥对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65-878. |
| [12] | 李兵, 朱勇, 夏程龙, 李飞龙, 蔡振洋, 吴昊. 基于改进YOLOv5s的碾茶轻量化在线分选方法[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79-897. |
| [13] | 孟超, 梁涛, 张霞, 王万红, 董煌林, 李明. 基于茶树种植和光伏发电的茶光互补模式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98-908. |
| [14] | 周逸德, 陈家霖, 吴俊梅, 赵竑博, 孙彬妹, 刘少群, 郑鹏. 茶树氮代谢基因:环境胁迫适应机制与育种应用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5, 45(4): 545-558. |
| [15] | 孙梦真, 胡志航, 杨凯欣, 张佳琪, 张楠, 熊爱生, 刘慧, 庄静. 茶树生物钟CsLUX基因的鉴定及其对光合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4): 559-570.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
||
浙公网安备 330199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