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卞贤炳, 吴敏, 贾江鸣, 董春旺, 张晨安, 赵润茂, 陈建能, 王金双. 乌龙茶可调幅仿手工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3): 409-422. |
[2] |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张文锦, 翁伯琦, 尤志明. 化肥减施对乌龙茶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58-770. |
[3] |
陈林, 余文权,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92-704. |
[4] |
郭丽, 吕海鹏, 陈明杰, 张悦, 把熠晨, 郭雅玲, 林智. 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611-618. |
[5] |
曹琼, 苏欢, 宛晓春, 宁井铭. 基于EGCG,ECG和咖啡碱含量的乌龙茶产地鉴定[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37-243. |
[6] |
陈林, 林清霞, 张应根,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53-262. |
[7] |
孙君, 朱留刚, 林志坤, 张文锦.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66-272. |
[8] |
嵇伟彬, 刘盼盼, 许勇泉, 江用文, 陈建新, 尹军峰.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5): 523-530. |
[9] |
陈林, 陈键,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4, 34(4): 387-395. |
[10] |
钟秋生, 林郑和,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陈荣冰.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4, 34(1): 9-12. |
[11] |
林春桃, 苏宝财, 管曦, 余建辉. 基于转换成本调节作用的乌龙茶品牌忠诚研究——以福州消费者为例[J]. 茶叶科学, 2013, 33(2): 155-163. |
[12] |
陈林, 张应根, 陈键, 邬龄盛, 王振康, 尤志明.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动态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13, 33(1): 53-59. |
[13] |
陈林, 陈键, 张应根, 邬龄盛, 王振康, 杨卫, 尤志明.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中儿茶素类和嘌呤碱指纹图谱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11, 31(6): 493-503. |
[14] |
张芸, 倪德江, 陈永波, 黄海波, 刘思思, 谢笔钧. 乌龙茶多糖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5): 399-404. |
[15] |
孙威江, 董青华, 周卫龙, 董秀云. 乌龙茶品质评定与产品判别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4): 30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