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世春, 江宏燕, 廖姝然, 陈亭旭, 牛金志, 王晓庆. 我国茶毛虫及其布尼亚病毒(EpBYV)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93-806. |
[2] |
陈世春, 江宏燕, 廖姝然, 陈亭旭, 王晓庆. 基于COI基因解析我国茶网蝽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J]. 茶叶科学, 2023, 43(6): 795-805. |
[3] |
蒙容君, 陈亮, 许原, 林纬, 周歧伟, 谢义林, 赖定清, 赖家业. 广西三江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2): 147-158. |
[4] |
刘浩然, 张晨禹, 龚洋, 叶圆圆, 陈杰丹, 陈亮, 刘丁丁, 马春雷.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白化茶树mSNP标记开发及验证[J]. 茶叶科学, 2023, 43(1): 27-39. |
[5] |
王留彬, 黄丽蕴, 滕翠琴, 吴立赟, 成浩, 于翠平, 王丽鸳. 梧州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01-609. |
[6] |
陈琪予, 马建强, 陈杰丹, 陈亮. 利用图像特征分析茶树成熟叶表型的遗传多样性[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49-660. |
[7] |
赵东伟. 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命名、模式及自然分布[J]. 茶叶科学, 2022, 42(4): 491-499. |
[8] |
李长乐, 葛悦, 闫美琳, 李慧, 林青青, 王璞, 赵华, 王明乐, 王郁, 郭飞, 倪德江. 32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19-630. |
[9] |
杨世雄. 茶组植物的分类历史与思考[J]. 茶叶科学, 2021, 41(4): 439-453. |
[10] |
毛娟, 江鸿键, 杨如兵, 李崇兴, 马成英, 陈亮, 马建强. 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J]. 茶叶科学, 2021, 41(4): 454-462. |
[11] |
李红建, 秦丹丹, 姜晓辉, 方开星, 王秋霜, 潘晨东, 李波, 王青, 吴华玲. 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J]. 茶叶科学, 2021, 41(1): 71-79. |
[12] |
刘振, 成杨, 杨培迪, 赵洋, 宁静, 杨阳. 基于nSSR和cpDNA序列的城步峒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结构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 40(2): 250-258. |
[13] |
丁洲, 李烨昕, 袁艺, 王海燕, 刘学诗, 江昌俊. 安徽茶区优良群体种的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2): 155-161. |
[14] |
毛娟, 江鸿键, 李崇兴, 马建强, 陈亮. 云南白莺山地区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1): 69-77. |
[15] |
林伟东, 陈志丹, 孙威江, 杨如兴. 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1): 4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