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丽. 57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12-48.
|
[2] |
李远华, 吴涛. 春兰等8个品种种植武夷山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贵州茶叶, 2014, 42(1): 28-30
|
[3] |
林小端. 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变化分析[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2-58.
|
[4] |
王小云, 蓝燕, 谭少波. “丹桂”茶树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栽培试验[J]. 大众科技, 2015, 17(12): 97-98, 101.
|
[5] |
游小妹, 陈志辉, 林郑和, 等. 乌龙茶新品种丹桂区域试验[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5): 478-482.
|
[6] |
刘德发. 武平绿茶名优品种引种与适制性试验小结[J]. 中国茶叶, 2012, 34(11): 8-9.
|
[7] |
游小妹, 钟秋生, 陈常颂.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1): 70-73.
|
[8] |
游小妹, 陈常颂, 钟秋生, 等. 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1): 67-71.
|
[9] |
游小妹, 陈常颂, 钟秋生, 等. 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8(6): 639-643.
|
[10] |
邬龄盛, 王秀萍, 陈泉宾, 等. 高γ-氨基丁酸白茶品种适制性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 2014, 55(2): 4-7.
|
[11] |
钟秋生, 陈常颂, 游小妹, 等.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4): 468-474.
|
[12] |
陈荣冰, 张方舟, 黄福平, 等.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J]. 茶叶科学, 1998, 18(2): 35-40.
|
[13] |
钟秋生, 陈常颂, 张应根, 等.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5): 498-506.
|
[14] |
商虎. 不同施肥配方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0-70.
|
[15] |
吴志丹, 江福英, 王峰, 等. 喷施富硒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 2011, 52(3): 14-16.
|
[16] |
王丽, 郑德勇, 叶乃兴, 等. 不同茶树品种氟含量的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13, 32(2): 32-36.
|
[17] |
王庆森, 黄建, 陈常颂, 等. 茶树种质叶片组织结构与其对黑刺粉虱抗虫性的关系[J]. 茶叶科学, 2009, 29(1): 60-66.
|
[18] |
高香凤, 王庆森, 陈常颂. 茶蚜对乌龙茶种质资源的选择性[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8): 835-840.
|
[19] |
陈荣冰, 黄福平, 郭元超, 等. 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丹桂选育报告[J]. 茶叶科学技术, 1997, 48(2): 4-11.
|
[20] |
张伟, 师大亮. 焙火工序对传统铁观音茶品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9): 1288-1290.
|
[21] |
苏兴茂. 烘焙技术在闽南乌龙茶中的应用与探索[J]. 福建茶叶, 2012, 34(3): 27-29.
|
[22] |
刘秋彬. 铁观音烘焙技术的探讨[J]. 福建茶叶, 2014, 36(3): 23-25.
|
[23] |
钟秋生, 林郑和, 陈常颂, 等.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4, 34(1): 9-20.
|
[24] |
嵇伟彬, 刘盼盼, 许勇泉, 等.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5): 523-530.
|
[25] |
Ershad Sheibani, Susan E Duncan, David D Kuhn, et al.SDE and SPME analysis of flavor compounds in Jinxuan Oolong tea[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6, 81(2): C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