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叶科学 ›› 2017, Vol. 37 ›› Issue (3): 315-323.
• • 上一篇
苏宝财1,2, 李禹萱1,2, 宫鹏1,2
收稿日期:2017-03-09
修回日期:2017-04-17
出版日期:2017-06-15
发布日期:2019-08-22
作者简介:苏宝财,男,讲师,主要从事农户行为与茶叶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184722892@qq.com
基金资助:SU Baocai1,2, LI Yuxuan1,2, GONG Peng1,2
Received:2017-03-09
Revised:2017-04-17
Online:2017-06-15
Published:2019-08-22
摘要: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中图分类号:
苏宝财, 李禹萱, 宫鹏. 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意愿与方式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J]. 茶叶科学, 2017, 37(3): 315-323.
SU Baocai, LI Yuxuan, GONG Peng. Study on the Tea Farmers′ 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on Model to Tea Manor——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17, 37(3): 315-323.
| [1] | 福建省统计局. 福建统计年鉴[J].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230-260. |
| [2] | 新华网福建频道. 福建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N/OL]. http://www.fj.xinhuanet.com/2015-11/06/c_111706. 2236.htm. 2015.11.06. |
| [3] | 孙强, 张乔蕾. 云南茶产业庄园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商贸, 2011(3): 212-213. |
| [4] | 郑琦. 福建省茶庄园规划设计探讨与实证分析[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9-15. |
| [5] | 于建嵘. 中国现代庄园经济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1999(3): 51-55. |
| [6] | 孙光堂. 生态庄园经济的探索与实践[J]. 经济问题, 2013(9): 101-105. |
| [7] | 王亚星, 耿天鹏, 王悦. 山西生态庄园经济的战略创新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9): 30-32. |
| [8] | 蔡起华, 朱玉春. 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7): 57-69. |
| [9] | 李海燕, 蔡银莺. 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成都市永安镇、金桥镇,崇州市江源镇为例[J]. 冰川冻土, 2015, 37(2): 545-554. |
| [10] | 黄祖辉, 俞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0): 16-26, 56. |
| [11] | 周应恒, 胡凌啸, 严斌剑. 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9): 80-95. |
| [12] | 王巧玲. “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参与行为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15-19. |
| [13] | 钱文荣, 应一逍.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 39-51. |
| [14] | 汤谨铭, 朱俊峰. 农户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7): 71-77, 111-112. |
| [15] | 吴郁玲, 侯娇, 冯忠垒, 等. 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4): 28-34. |
| [16] | 叶琴丽, 王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集聚农户共生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4): 82-89. |
| [17] | 孔凡斌, 廖文梅. 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8): 89-97. |
| [1] | 汤海昆, 张兰军, 张盼盼, 刘本英. 茶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27-741. |
| [2] | 李桂楠, 杨妮, 罗微, 张佳琪, 胡志航, 熊爱生, 郝建楠, 庄静. CsDET2基因的鉴定及其对茶树光周期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42-756. |
| [3] | 范延艮, 萧越, 孟凡月, 刘文杰, 张颖, 孙平, 张丽霞, 任丽军. 紫芽茶树品种‘紫娟'花青素合成酶基因CsANS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57-769. |
| [4] | 涂一怡, 张幼, 徐婷, 陈俊杰, 王玉春, 吕务云.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Colletotrichum camelliae[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70-782. |
| [5] | 江丽, 李朵姣, 胡新荣, 沈英姿, 郑寨生, 翁晓星, 刘淑婧, 边晓东, 袁名安, 陈暄. 不同栽培模式对籽叶双收茶树新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83-794. |
| [6] | 王开荣, 张龙杰, 梁月荣, 黎晓湘, 郑新强. 茶树叶色鉴别、分类研究与叶色体系构建[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95-807. |
| [7] | 李婧, 胡新龙, 唐慧珊, 郭金灵, 胡光灿, 冯德品, 仇方方, 王明乐.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的不同嫩度宜红工夫茶品质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08-820. |
| [8] | 郭瑜, 肖刘雨, 杜秋怡, 田野, 韩宇. 青砖茶水提多糖与茶渣碱提多糖综合提取工艺优化及乳液负载体系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21-840. |
| [9] | 苏林, 黄子豪, 孙丹, 陈金华, 郑亚杰, 陆英.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白茶中主要化合物降血糖作用[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41-851. |
| [10] | 王永慧, 王多锋, 李学敏, 史田斌, 武立栋, 刘在国, 张广忠, 赵风云. 甘肃陇南和浙江金华绿茶的理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差异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52-864. |
| [11] | 陈峻锐, 胡钧铭, 石元值, 韦翔华, 宋传奎, 张俊辉, 郑富海, 索广利. 炭基肥对茶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65-878. |
| [12] | 李兵, 朱勇, 夏程龙, 李飞龙, 蔡振洋, 吴昊. 基于改进YOLOv5s的碾茶轻量化在线分选方法[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79-897. |
| [13] | 孟超, 梁涛, 张霞, 王万红, 董煌林, 李明. 基于茶树种植和光伏发电的茶光互补模式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5): 898-908. |
| [14] | 周逸德, 陈家霖, 吴俊梅, 赵竑博, 孙彬妹, 刘少群, 郑鹏. 茶树氮代谢基因:环境胁迫适应机制与育种应用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5, 45(4): 545-558. |
| [15] | 孙梦真, 胡志航, 杨凯欣, 张佳琪, 张楠, 熊爱生, 刘慧, 庄静. 茶树生物钟CsLUX基因的鉴定及其对光合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4): 559-570.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
||
浙公网安备 330199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