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疏再发, 郑生宏, 邵静娜, 周慧娟, 吉庆勇, 刘瑜, 何卫中, 王丽鸳. 不同茶树品种(系)对减半施肥的响应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77-289. |
[2] |
谢文钢, 陈玮, 谭礼强, 颜麟沣, 唐茜. 四川3个特色茶树品种芽叶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6): 813-822. |
[3] |
宁静, 李健权,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13-227. |
[4] |
殷雨心, 陈玉琼, 焦远方, 郝娟, 余志, 倪德江. 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1): 48-57. |
[5] |
纪金雄, 洪小燕, 朱永杰. 茶农生计恢复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安溪县为例[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32-142. |
[6] |
毛雅琳, 汪芳, 尹军峰, 许勇泉. 不同茶树品种碾茶的品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82-794. |
[7] |
刘丰静, 冉伟, 李喜旺, 汪素琴, 孙晓玲. 小贯小绿叶蝉在5个茶树品种(系)上的蜜露排泄量与茶树叶片结构比较[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25-631. |
[8] |
王芳, 张见明,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55-463. |
[9] |
蒋会兵, 孙云南, 李梅, 戴伟东, 宋维希, 田易萍, 夏丽飞, 陈林波. 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期花青素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J]. 茶叶科学, 2018, 38(2): 174-182. |
[10] |
林郑和, 钟秋生, 郝志龙,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单睿阳, 阮其春.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4): 363-372. |
[11] |
夏法刚, 衷兴旺, 吴锋, 季彪俊. 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J]. 茶叶科学, 2017, 37(1): 78-85. |
[12] |
马存强, 周斌星, 杨超, 王洪振, 徐正文.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景迈茶区晒青毛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79-388. |
[13] |
王丽鸳, 陈常颂, 林郑和, 韦康, 吴立赟, 冯素花, 成浩. 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23-428. |
[14] |
刘彬球, 陈孝权, 吴晓刚, 张偎, 王子浩. PCA和PLS-DA用于晒青毛茶级别分类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79-184. |
[15] |
张振梅, 石元值, 马立锋, 伊晓云, 阮建云. 采摘标准与施氮水平对茶树春茶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4, 34(5): 506-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