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陈林, 张正竹, 陈键, 张应根, 宛晓春
    2011, 31(1):  1-10.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1
    摘要 ( 610 )   PDF (350KB)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初投产茶园氮磷钾配比施用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唐劲驰, 吴利荣, 吴家尧, 唐颢, 黎健龙, 庞式
    2011, 31(1):  11-16.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2
    摘要 ( 522 )   PDF (175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水泥池培育方法,进行初期投产茶园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显示,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幼龄茶树生长性状及茶园产量影响很大,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磷钾肥不同水平配施或单因素施入对茶树芽叶生化成分影响显著,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磷钾肥对提高红茶品质有着较大的作用,单施氮肥将使红茶品质变差。最终分析得出初期投产茶园以每年施纯氮150kg/hm2、磷(P2O5)150kg/hm2、钾(K2O)75kg/hm2效果最好,在此施肥水平下,不仅茶叶产量、品质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增强幼龄茶树的树势,为成龄茶园丰产打下基础。
    茶氨酸对ICR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谭俊峰, 李靓, 何普明, 吕海鹏, 郭丽, 林智
    2011, 31(1):  17-21.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3
    摘要 ( 535 )   PDF (253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ICR小鼠为模型,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和急性毒性进行测定。免疫实验表明,茶氨酸对小鼠的免疫器官没有影响,但它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和显著增加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程度。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氨酸对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g/kg,由急性毒理分级标准判定,属无毒类。
    茶多酚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王岳飞, 施小云, 徐平, 王关乔, 吴正启, 杨贤强
    2011, 31(1):  22-26.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4
    摘要 ( 585 )   PDF (219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按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原则评价了茶多酚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肺肾气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肾炎四味片)平行对照,观察病例2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周期为8周。治疗8周后,茶多酚片组的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尿蛋白疗效和尿红蛋白疗效的愈显率分别为:35.0%、38.5%、49.6%和59.7%;同时有效率分别为:71.8%、86.1%、80.0%和72.6%,与对照组(肾炎四味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茶多酚片组与肾炎四味片组受试者均评价为安全性1级。结果表明,茶多酚片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肺肾气虚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其疗效不低于肾炎四味片。
    茶树叶绿素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李远华, 顾玮, 倪德江, 杨江帆, 郑芳, 石玉涛
    2011, 31(1):  27-32.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5
    摘要 ( 449 )   PDF (176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茶树中叶绿素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叶绿素酶活性从7:00~16:00之间逐渐下降,之后从16:00~19:00又开始有升高的趋势;各季茶树新梢中,春茶新梢叶绿素酶活性最高,夏茶新梢次之,秋茶新梢的酶活性最低;在茶树不同部位,叶绿素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芽>第1叶>第2叶>第3叶>老叶>嫩茎;在鲜叶摊放的过程中(摊放时间6h),叶绿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之后大幅度升高;8个适制绿茶品种的酶活性,以福云6号的酶活性最高,其次是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平阳特早茶、乌牛早,迎霜和龙井43的酶活性最低;茶园中60%和80%的遮光率都能使叶绿素酶活性下降。
    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王乃栋, 张丽霞, 向勤锃, 李巍巍
    2011, 31(1):  33-39.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6
    摘要 ( 564 )   PDF (544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PCR方法扩增出迎霜品种茶多酚氧化酶(PPO)的编码区序列,并将其登录于GenBank,注册号为GQ21431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800bp,编码599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3008H4677N813O900S18,存在两个铜离子结合域,没有跨膜区;进化树分析表明,茶与毛叶茶亲缘关系最近。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ppo,并转化E. coli BL21(DE3),实现了PPO的原核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71KD处有一条特异蛋白条带,与预测大小相符。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龙井群体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王丽鸳, 姜燕华, 段云裳, 成浩, 周健, 曾建明, 韦康
    2011, 31(1):  40-44.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7
    摘要 ( 420 )   PDF (211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48对SSR引物对来自龙井群体种的5个不同居群的91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龙井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567~0.7476之间,平均为0.4382,其中有16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位点,30个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哈迪-温伯格法则(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33.3%的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6.7%的SSR位点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MOVA分析表明,不同群体之间所贡献的变异百分比为3.45%,个体间的变异百分比为94.98%。龙井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个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IT为0.050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仅为0.0345。
    云南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宋维希, 刘本英, 矣兵, 蒋会兵, 马玲, 段志芬, 孙雪梅, 汪云刚, 王平盛
    2011, 31(1):  45-52.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8
    摘要 ( 510 )   PDF (196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性等方面,对云南5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评价。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52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32份;发芽特早生的2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8%)含量5份、高咖啡碱(>5.2%)7份、低咖啡碱(<1%)的2份、高茶黄素(>1.6%)10份;水浸出物含量>48%的26份;抗根结线虫较强的2份;抗假眼小绿叶蝉较强的1份;抗咖啡小爪螨虫较强的2份;抗寒性较强的6份。
    茶树抗逆相关基因ERF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陈林波, 房超, 王郁, 李叶云, 江昌俊, 梁名志
    2011, 31(1):  53-58.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09
    摘要 ( 487 )   PDF (26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ERF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结构域AP2/ERF,与多种植物ERF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ERF基因受低温、乙烯、脱水、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21.1、22.6、2.6和2.2倍。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茶树ERF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熟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芽,而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且相当,花和种子中表达极低。推测该基因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茶树芽叶紫化相关基因
    马春雷, 姚明哲, 王新超, 金基强, 陈亮
    2011, 31(1):  59-65.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10
    摘要 ( 461 )   PDF (307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龙井群体中紫芽资源和绿芽资源进行分析,探索茶树紫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4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26个。以基因芯片中紫芽资源上调基因TC0002e03和下调基因TL016D09、TL011D06,及不变基因TL022H08、TL024B05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完全相符。根据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采用数据库查询方式对43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能量代谢、次生代谢和转录调控等分子功能有关,特别是在差异表达基因中还包含两个与花青素代谢途径直接相关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同绿芽资源相比,它们在紫色资源中分别下调3.44倍和上调2.09倍;同时还筛选到两个可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MYB蛋白和WD40蛋白,分别上调2.25倍和2.54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茶树芽叶的紫化机理,克隆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
    王胜鹏, 宛晓春, 林茂先, 张正竹
    2011, 31(1):  66-71.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11
    摘要 ( 466 )   PDF (220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提出了基于鲜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的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系数方程,得出了鲜叶的质量系数。鲜叶质量系数越大,其质量越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NIRS技术评价茶鲜叶原料质量的新方法。
    结合颜色和区域生长的茶叶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汪建
    2011, 31(1):  72-77.  doi:10.13305/j.cnki.jts.2011.01.012
    摘要 ( 492 )   PDF (997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完成茶叶分析和识别的基础是对茶叶图像的准确分割。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茶叶颜色和种子区域生长的改进方法来完成对茶叶嫩芽的分割。首先将原始RGB彩色图像转化为HSI空间,选取H和S参数进行初步的种子选择,然后对种子区域基于颜色的相似性和区域的邻接性进行区域生长,并结合颜色距离和边缘距离进行区域生长和合并。文中对不同角度取像图像的茶叶嫩芽进行了分割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将茶叶嫩芽从茶叶中分离出来,并较好地保存了茶叶嫩芽的轮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