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综述
    茶叶等级量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邹丹, 尹小丽, 谷惠文, 龙婉君, 付海燕, 佘远斌
    2023, 43(6):  733-746.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11
    摘要 ( 337 )   PDF (2029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品质等级是决定茶叶销售价格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市场上茶叶等级虚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目前,茶叶等级主要是通过感官审评进行评定。感官审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了更准确、客观地评价茶叶等级,研究人员发展了系列茶叶等级量化评价方法。鉴于茶叶等级评价的重要现实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仿生传感智能感官检测技术、特定化学成分检测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等级量化评价中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在茶叶等级评价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进行了展望,对茶叶品质的客观、科学、规范化评价与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研究报告
    茶树春季发芽期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王留彬, 吴立赟, 韦康, 王丽鸳
    2023, 43(6):  747-756.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12
    摘要 ( 244 )   PDF (1696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春季发芽期(Timing of spring bud flush,TBF)是茶树重要的农艺性状,对茶叶的风味品质和经济效益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挖掘调控茶树TBF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以龙井43×白毫早杂交的F1群体327株子代为材料,利用基于该群体构建的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MapQTL 6.0和GACD 1.2软件对茶树春季发芽指数(Sprouting indexs,SPI)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连续两年(2022、2023年)对群体子代的春季SPI进行观测,结果显示,SPI在F1群体内存在明显的性状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利用MapQTL 6.0软件定位到1个主效的QTL(qSPI-5-1),分别可解释18.30%(2022年)和7.60%(2023年)的表型变异;利用GACD 1.2软件定位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qSPI-1,qSPI-5-2),解释2.75%~18.40%的表型变异,且qSPI-5-2qSPI-5-1位点基本重合。进一步将上述3个位点的置信区间与茶树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共筛选到23个与调控茶树春季发芽期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茶树春季萌发的调控基因和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黄化茶树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分析
    刘东娜, 龚雪蛟, 李兰英, 黄藩, 尧渝,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2023, 43(6):  757-768.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2
    摘要 ( 229 )   PDF (557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比对照茶树品种低71.7%~86.8%,类胡萝卜素总量维持在0.16~0.31 mg·g-1。(2)3个黄化茶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对照茶树品种。(3)黄化茶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转化与利用等光合过程与对照茶树品种差异显著,其中金凤2号和中黄1号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的L点和J点相对可变荧光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MODIO/RCφDOφRO等显著增加,FV/FOETO/RCφPOφEOΨEOPIabs等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黄化茶树叶片光合效率、潜力及生态适应能力均显著降低;其中,茶树黄化叶片光合色素显著减少、PSⅡ光能捕获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下降,热耗散能量显著增加,是导致其光合作用综合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遗传差异
    杨军, 张力岚, 张雯婧, 陈林海, 郑国华, 李毅晶, 王让剑
    2023, 43(6):  769-783.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6
    摘要 ( 244 )   PDF (749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f与其他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叶齿数、叶脉对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说明群体h和群体f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进一步鉴定。本研究结果为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EGCG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
    彭丽媛, 曾鸿哲, 万丽玮, 文帅, 刘昌伟, 安勤, 鲍肃都, 黄建安, 刘仲华
    2023, 43(6):  784-794.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3
    摘要 ( 247 )   PDF (2099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EGCG是一种抗氧化、抗炎症的天然活性成分,目前关于EGCG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较少。采用不同剂量的EGCG干预非肥胖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以探究EGCG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和机制。试验周期为4周,监测试验期内大鼠的平均体质量和日平均摄食量,并在试验结束后取血清和肾脏组织,检测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指标、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以及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试验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GK大鼠肾脏形态损伤,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肾脏丙二醛含量,提高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促炎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介素-1β的释放水平,调节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的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的Nrf2Keap1JNKNF-κBP38基因表达水平,且在试验范围内,高剂量的改善效果优于低剂量。以上结果表明,EGCG对大鼠糖尿病导致的肾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Nrf2-Keap1/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有关。
    基于COI基因解析我国茶网蝽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陈世春, 江宏燕, 廖姝然, 陈亭旭, 王晓庆
    2023, 43(6):  795-805.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8
    摘要 ( 197 )   PDF (1213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我国西南茶区的重要害虫,近年有入侵成灾事件发生。为解析茶网蝽的生态适应机制和成灾规律,测定了茶网蝽12个种群共240头成虫COI基因序列,利用DnaSP 6.12.03、Arlequin 3.5.2.2、MEGA 7.0.26等软件进行了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Nm)以及分子变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茶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240条COI基因序列共包含75个变异位点和38个单倍型,其中仅Hap13是共享单倍型。茶网蝽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27 79,地理种群的Hd在0.00~0.85,总群体的遗传分化固定系数(FST)为0.864 26,Nm为0.039 87,表明我国茶网蝽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基因交流较小。重庆城口、重庆巫溪、湖北恩施、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5个种群相互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交流频繁(FST<0.06,Nm>4.50),其他种群对之间分化程度较高,基因交流较少(FST>0.25,Nm<1.00)。分子变异分析(AMOVA)支持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不同地理种群之间(86.43%)。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支持重庆巴南、湖北恩施种群以及大巴山脉周边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本研究分析推测我国茶网蝽兼具入侵种群扩张成灾和原始种群扩张成灾的风险,建议有茶网蝽发生的茶区和大巴山脉周边茶园加强对该害虫的监测工作。
    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相关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研究
    吴淑华, 毛凯权, 陈家铭, 黎健龙, 薛璟花, 曾兰亭, 羊玉花, 辜大川
    2023, 43(6):  806-822.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5
    摘要 ( 287 )   PDF (4187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酚酸介导下连作茶树根际病原菌Alternaria sp.及其拮抗菌Pseudomonas sp.变化
    李艳春, 王义祥, 叶菁, 李兆伟
    2023, 43(6):  823-834.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7
    摘要 ( 202 )   PDF (1798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长期宿根连作铁观音茶园存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探究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形成的分子机制对寻求有效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平板对峙等方法对铁观音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不同宿根连作年限(0、1、10、20 a)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拮抗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并模拟土壤中各酚酸配比,研究酚酸类物质对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连作20 a患病铁观音茶树根系分离鉴定到1株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并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拮抗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1 a茶园相比,20 a茶园土壤中的链格孢菌绝对含量显著偏高,而假单胞菌含量却显著偏低。连作茶园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阿魏酸5种酚酸类物质,其平均配比为38∶229∶11∶11∶3。连作条件下酚酸类物质并未在土壤中累积,而是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模拟试验发现,中低浓度(30~120 μmol·L-1)的混合酚酸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单一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丁香酸在低浓度(30 μmol·L-1和60 μmol·L-1)时也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对羟基苯甲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混合酚酸以及其他单一酚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无明显作用。由此可见,铁观音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菌群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是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增加等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基于图像分析的茶树叶齿形态特征量化研究
    唐敏, 钟奇天, 徐进, 肖富良, 李解, 翟秀明, 侯渝嘉, 谷雨
    2023, 43(6):  835-843.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4
    摘要 ( 211 )   PDF (970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叶齿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这一标准的判定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现有的图像识别算法基础上,引入根据叶片几何形态特征设计的自定义卷积算子进行优化,提出了一套基于叶片图像分析的茶树叶齿特征量化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叶片面积、周长和叶齿数量等基本参数,并能通过自定义算子对叶齿锐度、叶齿深度和叶齿密度等描述性指标进行量化。量化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具有重复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相较于人工主观辨识,该方法的测定时间不超过30 s,有效提高了茶树叶片叶齿形态特征评价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茶树种质资源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乌龙茶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
    刘丽敏
    2023, 43(6):  844-856.  doi:10.13305/j.cnki.jts.20231025.001
    摘要 ( 165 )   PDF (1071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针对目前乌龙茶摇青设备在摇青时因鲜叶间摩擦不充分所导致的茶叶摇青品质不均、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的乌龙茶摇青机构,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并得到其最佳机构参数,利用MATLAB软件设计并获得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及齿廓参数(m=2,α=20°,z=51),完成了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样机研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乌龙茶摇青的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将多指标转化成单一指标以获取可评判摇青效果的综合评分,通过正交检验分析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该工艺参数的组合下,乌龙茶鲜叶的有效摇青率为87.52%,失水率为30.19%,综合评分为传统手工摇青的97.02%。试验结果表明,该非圆齿轮行星轮系的乌龙茶摇青装置和相关工艺能够满足不同老嫩程度、不同数量的乌龙茶摇青需求,使被加工后的乌龙茶达到更贴近手工摇青的效果,并能通过增加机器台数,从而满足农业大生产的需求。
    全自动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茶叶中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
    易华娟, 朱洁灵, 周瑞铮, 郑耀林, 张树权, 杨乐, 苏雍伦
    2023, 43(6):  857-869.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10
    摘要 ( 201 )   PDF (507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UPLC-MS/MS)测定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分析方法。用水-二氯甲烷体系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初步除杂,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中通过聚苯乙烯键合苯磺酸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净化样品溶液基质,利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的衍生条件为5%硼酸钠缓冲溶液和10 mg·mL-1的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FMOC-Cl)衍生剂在室温下衍生2 h,衍生后的样品溶液在HSS T3色谱柱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乙腈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经UPLC-MS/MS进行内标法定量分析。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0.2~50 n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 μg·kg-1,定量限为5 μg·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5、50 μg·kg-1和250 μg·kg-1)的回收率为94.2%~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3.8%~4.9%。该方法具有高效率、高准确度、高通量、基质干扰小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日常大批量茶叶样品筛查草甘膦及氨甲基膦酸残留的工作需求。
    数字资本会影响消费者增加茶叶线上购买吗?——基于4 090个消费者样本的实证分析
    高峰, 许蒋鸿, 陈富桥
    2023, 43(6):  870-880.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1
    摘要 ( 239 )   PDF (593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消费者数字资本不断积累,深刻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渠道选择行为。基于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4 090份茶叶消费者调研数据,在测度消费者数字资本指数的基础上,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IV)、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检验数字资本对消费者线上购买茶叶的影响,分析数字资本对具有不同特征消费者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讨数字技术安全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消费者数字资本提升会增加其线上购买茶叶的支出。(2)年轻群体、高收入群体及用于自饮的消费者群体,其线上购茶行为受到数字资本的影响更为突出。(3)数字技术的决策安全性与交易安全性在数字资本影响消费者线上茶叶购买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但信息安全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消费者数字资本增加是大势所趋,茶叶企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积极布局线上销售渠道;政府应为茶叶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同时加强线上销售市场监管,维护网络市场质量安全,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线上茶叶交易市场环境。
    有机认证对茶企经营效益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杨旭林, 潘昌健, 姜仁华
    2023, 43(6):  881-890.  doi:10.13305/j.cnki.jts.2023.06.009
    摘要 ( 228 )   PDF (354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基于全国288份茶企问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有机认证对茶企经营效益的影响。实证表明,有机认证对茶企经营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不同区域和自有茶园规模不同的分组中具有异质性。相对中西部企业,东部企业参与有机认证带来的经营效益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相较自有茶园面积在中位数以上的茶企,自有茶园面积较小的企业参与有机认证所带来的效益提升效应更大。据此,各地政府在绿色发展框架下可支持茶企开展有机认证,中西部地区可组织企业到东部地区企业借鉴发展有机茶的实践经验;茶企需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市场需求,酌情通过有机认证促进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