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95年 第1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5-12-15
      
    长江下游丘陵茶区生产名优茶的气候生态优势
    姜效泉, 刘维华, 钱义祥, 郑献章
    1995, 15(02):  81-86.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1
    摘要 ( 283 )   PDF (200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山区不同气候亚带、不同海拔气象与茶叶物候同步观测及相应的品质分析资料,论述了长江下游丘陵(海拔二三百米以下)茶区生产早春名优茶所具有的一定气候生态优势,认为这些地区在生产名优茶上,可与“高山出名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茶叶中无机元素的总量与分量
    马永焕, 丘相国, 熊涛, 谢明勇
    1995, 15(02):  87-92.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2
    摘要 ( 308 )   PDF (167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等离子光谱法测定了江西不同茶类和不同等级珍眉以及湖北恩施硒茶(炒青绿茶)的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的无机元素总量波动在3.11%─4.13%之间,如果加上未能测出的元素含量,则其波动范围约为3.31%─4.33%。与茶叶的灰分含量规律相反,江西珍眉的无机元素总量与其品质等级呈明显负相关。此外,还求出并讨论了茶叶中无机元素分量及意义。
    ’95茶─品质─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
    戈伦
    1995, 15(02):  92.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3
    摘要 ( 325 )   PDF (56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95茶─品质─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95茶─品质─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组织并于1995年11月7─10日在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好望角大饭店)举行。这是继1987年11...
    铜与锌对茶树生育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Ⅲ.施铜对茶树体内铜及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韩文炎, 许允文
    1995, 15(02):  93-98.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4
    摘要 ( 315 )   PDF (234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
    茶橙瘿螨的三级和四级调查方法
    殷坤山, 唐美君, 熊兴平
    1995, 15(02):  99-104.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5
    摘要 ( 577 )   PDF (191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经对38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三级和二种四级茶橙瘿螨分级调查方法。三种方法算出的螨情指数与实测螨口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两种四级法的螨情指数转换成螨口密度,与实测螨口密度相符或基本相符,达到与六级法同等符合水平。三、四级调查方法的优点是,比六级法省力、省工,有利于提高螨口记数的准确性,螨情指数的计算方法也较简便。
    茶树叶片中部分Ⅰ蛋白水平的品种间差异、遗传性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董尚胜, 童启庆
    1995, 15(02):  105-110.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6
    摘要 ( 298 )   PDF (216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Ⅰ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但有不同倾向性。RuBPCase蛋白水平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NPR呈极显著正偏相关,而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及GO活性与NPR之间的偏相关不显著。F1个体中的RuBPCase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偏父性遗传,但个体间的差异与亲本的种性差异有关。
    培养基组分对茶树悬浮培养细胞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成浩, 王玉书, 杨素娟, 王立
    1995, 15(02):  111-116.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7
    摘要 ( 298 )   PDF (205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茶树细胞固体培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对茶树悬浮培养细胞儿茶素产生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设计了儿茶素生产培养基,使茶悬浮细胞儿茶素总量提高至于重的30%左右。改良培养基上茶树悬浮培养细胞的儿茶素形成高峰期在20一25d间。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潘根生, 沈生荣, 吴伯千, 钱利生
    1995, 15(02):  117-120.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8
    摘要 ( 323 )   PDF (133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王云, 李春华, 周正科, 杨亮材, 侯渝嘉
    1995, 15(02):  121-126.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09
    摘要 ( 377 )   PDF (277KB) ( 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影响扁形名茶氨基酸含量的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其主要的原因,7个品种鲜叶氨基酸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更加悬殊,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其次是鲜叶摊放,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由于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第三是制茶工艺,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但3种工艺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不大。
    高含量茶皂素的提取技术
    王路, 田洁华, 夏春华
    1995, 15(02):  127-136.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0
    摘要 ( 367 )   PDF (594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皂素含量的高低是制约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探索低碳链脂肪醇对茶皂素的作用规律,首次把萃取技术应用于茶皂素的精提过程,并巧妙地利用辅助试剂C-2的助萃作用,经反复试验和验证,提出了以正戊醇:C-2:粗皂素液=1:0.6:1(V/V/V)萃取体系为核心的制备高含量茶皂素的完整工艺技术。提取的茶皂素,其含量>75%,得率(以茶籽饼计)为10%,表面活性明显改善。该产品已在建材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
    徐向群, 陈瑞锋, 王华夫
    1995, 15(02):  137-140.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1
    摘要 ( 292 )   PDF (165KB) ( 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16种吸附树脂对茶多酚的交换或吸附及解吸性能的研究表明,92─2和92─3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解吸性能,优于AmberliteXAD─7和日本HP─21。经这两种树脂静态吸附后,其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可达60%左右(对照仅为26.6%,用日本《茶分析法》修改法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茶多酚制品的工艺要求。
    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成分的HPLC分析
    张莉, 段宏瑾, 方洪钜, 王增盛, 刘仲华
    1995, 15(02):  141-144.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2
    摘要 ( 269 )   PDF (150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建立了以恒组成溶液为流动相的HPLC同时分析茶中5种儿茶素类(C、ECG、EC、EGC、EGCG)和3种生物碱(Caf、Tp、Tb)的定量方法,色谱条件为:ODS(10μm)柱,以0.04mol·L柠檬酸水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90:16:4:)为流动相,UV检测器(278nm),以二氯磺胺为内标。讨论了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测定条件,此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
    EGCG对DNA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玉芳, 沈生荣, 凌备备
    1995, 15(02):  145-148.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3
    摘要 ( 365 )   PDF (123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EB)研究了茶儿茶素EGCG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DNA的荧光光谱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但随EGCG浓度增强,λ2峰(588.8nm)强度下降,偏振度增加,这可能与EGCG插入DNA碱基对平面,双链有序度增加有关。γ辐照使小牛胸腺DNA发生断裂等损伤,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但加入EGCG后,对DN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这可能与EGCG清除γ辐照间接效应产生的自由基有关。
    启东与茅山茶区男性肝癌死亡率比较
    沈靖, 徐耀初, 叶本法, 沈洪兵, 钮菊英
    1995, 15(02):  149-153.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4
    摘要 ( 352 )   PDF (140KB)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浆硒检测,比较了江苏省句容县茅山茶区与启东县非茶区男性肝癌死亡率与饮绿茶的关系。结果显示,饮茶率、饮茶量均较高的茅山,其男性肝癌死亡率明显低于启东,趋势性X2检验有极显著(P<0.01)的意义,但需在饮茶量相对较大时(>30g/周)才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RR值为0.12。分别调整吸烟、饮酒因素的作用后,在茅山产茶区仍可看出常饮绿茶有显著降低肝癌死亡率的作用,趋势性X2值分别为8.89(P<0.01)和5.46(P<0.05),而在非产茶的启东,因饮茶量较少,绿茶的保护作用则不明显。此外,两地人群血浆抗癌成份硒水平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饮茶量大小与血浆硒成平行关系,以肝癌低发的句客人群平均血浆硒(11.1μg/d1)明显高于启东(5.7μg/d1)。
    土地面积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
    1995, 15(02):  154. 
    摘要 ( 529 )   PDF (29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土地面积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1990年12月2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农业部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发出了《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规定我国土地面积的法定单位有3个,如表1所示。“公顷”是“平方百米”(hm2)的专有名称,即单位符号...
    土施硒肥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刘训健, 丁雷, 沈亚如, 吴扬, 张谨, 刘铁, 马美华
    1995, 15(02):  155-156.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5
    摘要 ( 320 )   PDF (69KB)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土施硒肥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刘训健,丁雷,沈亚如,吴扬,张谨,刘铁,马美华(苏州大学化学系苏州215006)关键词:茶树,硒肥,茶叶含硒量Keywords:TeaplantsSeleniumfertilizerseleniumcontent硒是人体的必...
    蜥蜴和蛙类群落在茶园中的营养生态学
    戴轩
    1995, 15(02):  157-158.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6
    摘要 ( 332 )   PDF (65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蜥蜴和蛙类群落在茶园中的营养生态学戴轩(贵州省铜仁地区茶场,松桃554102)关键词:蜥蜴,蛙类,营养生态学Keywords:LizardFrogTrophicniche茶园中动物群落分布的配置比例、结构稳定性及发展演替,均受到种间关系的影响。因此,...
    绿茶饮料生产的一种工艺
    朱初耀, 章伟光, 黎华养
    1995, 15(02):  159-160.  doi:10.13305/j.cnki.jts.1995.02.019
    摘要 ( 333 )   PDF (80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绿茶饮料生产的一种工艺朱初耀,章伟光,黎华养(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南昌330027)关键词:绿茶,浓缩茶汁,液态饮料,生产工艺Keywords:GreenteaConcentratedteainfusionLiquidbeverageProdu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