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2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2-11-25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条件之实证分析
    汤一, 许月丽, 倪雪华
    2002, 22(02):  93-97.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1
    摘要 ( 375 )   PDF (268KB)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计量分析手段根据净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等指标的变动趋势结合出口总量中各茶类所占比重的变化对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作出综合评价根据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需求价格弹性出口总收益和边际收益等经济变量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找出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深层次原因
    茶多酚对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
    胡秀芳, 张高亮, 杨贤强
    2002, 22(02):  98-10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2
    摘要 ( 403 )   PDF (419KB) ( 3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对茶多酚治疗肾病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免疫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活性氧是引发肾病的重要因素,作为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和活性氧清除剂,茶多酚对免疫和活性氧引起的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茶多酚既可通过抗氧化而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还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特性而控制肾病的进展和恶化,这种对肾病发生和进展的双重抑制是茶多酚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的重要机制。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王平盛, 虞富莲
    2002, 22(02):  105-108+13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3
    摘要 ( 418 )   PDF (296KB)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本文就野生大茶树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类型、特征特性、在研究茶树演化分类及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和大茶树的保护作了阐述和展望。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白斑猎蛛间化学通讯物的分离与活性鉴定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2002, 22(02):  109-11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4
    摘要 ( 424 )   PDF (385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Tenax TA吸附法捕集正常茶梢、机械损伤茶梢和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复合体挥发物,经GC/MS鉴定各处理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并就茶梢挥发物及其单组分进行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白斑猎蛛的生物活性鉴定。研究表明,捕食性天敌白斑猎蛛对正常茶梢挥发物和机械损伤茶梢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茶梢的挥发物。在供试挥发物组分中,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吲哚两种成分是茶梢被害所形成的特异性化合物,并对白斑猎蛛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认为是白斑猎蛛受引诱的主要活性化合物。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戈峰, 陈小飞, 王常平, 刘向辉, 王利军, 杨铜
    2002, 22(02):  115-11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5
    摘要 ( 347 )   PDF (213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优化
    李立祥, 萧伟祥
    2002, 22(02):  119-12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6
    摘要 ( 375 )   PDF (248KB)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茶多酚双液相(TLPS)氧化参数对制取茶色素的综合效应,以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为目标建立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温度、酯比例及pH值对TFs和TRs形成与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TFs影响显著,氧化剂对TRs影响显著;单因素效应显示:较低的茶多酚和氧化剂浓度、适当的低温和较短的时间、低的酯比例和pH较有利于TFs形成与积累,而有利于TRs形成与积累的参数则相反。运用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综合优化方
    吸附树脂法制备高纯儿茶素的研究
    张盛, 刘仲华, 黄建安, 刘爱玲, 施兆鹏
    2002, 22(02):  125-130.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7
    摘要 ( 379 )   PDF (251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为原料,AB-8吸附树脂为柱填充料,收集过柱溶液一定区段内馏份,可以制得高纯儿茶素样品。产品制率为65%,纯度≥95%,EGCG含量大于55%,咖啡因<0.2%。
    用超临界CO_2脱除绿茶中咖啡碱的试验研究
    岳鹏翔, 吴守一
    2002, 22(02):  131-13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8
    摘要 ( 306 )   PDF (252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绿茶中咖啡碱的试验研究,探讨了茶叶的含水率、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萃取时间对绿茶中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脱除绿茶中大部分的咖啡碱;较佳的茶叶含水量为40%左右;在此条件下,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升高、萃取时间的延长,咖啡碱的脱除率增大。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2002, 22(02):  135-139+14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09
    摘要 ( 348 )   PDF (282KB)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罗军武, 施兆鹏, 沈程文, 刘春林, 龚志华, 黄意欢
    2002, 22(02):  140-14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0
    摘要 ( 299 )   PDF (786KB)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不同生态型的31个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研究。从Sangon 120个引物中筛选出21个长度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31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1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70条(90.43%),31个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0.708,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品种亲缘关系树图。根据树图,当结合距离T2=0.24时,31个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的品种;第二大类包括广东所选用品种及福建的小叶乌龙品种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 陈伟, 陈荣冰, 柯玉琴, 梁月荣
    2002, 22(02):  147-151.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1
    摘要 ( 355 )   PDF (269KB) ( 3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重修剪对衰老茶树保护酶影响的研究
    龚志华, 黄意欢, 罗军武, 肖文军, 唐和平, 沈程文
    2002, 22(02):  152-155.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2
    摘要 ( 289 )   PDF (268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园26年生无性系品种政和大白茶、梅占、毛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重修剪处理,研究重修剪对保护酶系[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并就重修剪茶树的保护酶活性随叶龄增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修剪对衰老茶树的保护酶活性影响较大,重修剪处理与对照的酶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重修剪后茶树SOD活性提高,CAT活性下降,POD活性变化既与叶龄有关又与品种有关。
    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研究
    高丽萍, 夏涛, 张玉琼, 王黎明, 李大祥
    2002, 22(02):  156-159.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3
    摘要 ( 294 )   PDF (273KB)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HPLC分析了茉莉花蕾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茉莉花发育期间花蕾均重呈倒数曲线增长, Z和ABA含量同步增长,但Z/ABA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花蕾发育后期均重迅速增大可能与Z/ABA值增加有关。由于ABA含量减少,使茉莉花蕾采摘后3?h 时 Z/ABA值达最大,其后花的开张度迅速增大。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未检出IAA。
    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倪德江, 谢笔钧, 宋春和
    2002, 22(02):  160-163.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4
    摘要 ( 299 )   PDF (249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茶多糖(TPS)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低、中、高剂量(200 mg/kg.d、400 mg/kg.d、800 mg/kg.d)下,各种茶叶TPS对DM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其它茶类量效关系不明显。在低、中剂量下,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TPS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优于绿茶TPS,但在高剂量下差异不明显。TPS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未经水解的TPS ,灌胃酶解TPS的DM小鼠
    祁红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对茶汤加奶后汤色的影响
    黄建琴, 刘莉华, 文勇, 李大祥, 夏涛, 童宗寿, 宛晓春
    2002, 22(02):  164-16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5
    摘要 ( 347 )   PDF (266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茶叶科学》1994- 2001年载文及引文评析
    周智修
    2002, 22(02):  169-173+17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6
    摘要 ( 401 )   PDF (245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信息计量学原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茶叶科学》1994-2001年的载文和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茶叶科学》8年17期共发表文献276篇,平均每期载文17.3篇,平均发文时差263天,每篇平均作者3.3人。有引文文献260篇,引文率94.2%,引文2357篇,篇均引文9.2篇。引文文献类型主要是期刊(75.5%),以中文为主(70.1%),其次是英文(25.4%)。引文半衰期为6.5年,普赖斯指数为0.41,文献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出版后14年以内,引用高峰为0-8年。根据被引用频次多少,确定
    中国茶学文献计量研究报告
    朱永兴, 朱跃进, 张友炯
    2002, 22(02):  174-17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7
    摘要 ( 315 )   PDF (266KB) ( 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各大期刊网、图书馆、个人收藏资料等来源中搜集与茶有关的文献资料,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个中文茶学文献资料检索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对茶学文献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到,最近10年共发表中文茶学文献21373篇,分布于2037种出版物中,参与创作的作者(指第一作者)有9493名,他们分属于6889个机构。近10年间茶学文献发表总量呈抛物线型增长趋势,但2001年首次出现下降。学术性文献的分布范围极广,而非学术类文献的分布则相对较集中,载文最多的14种期刊所发表的文献量超过文献总量的49%。
    茶叶中镉的石墨炉测定方法研究
    王飞, 王建志, 邹明强, 陈明严, 齐俊杰, 王硕
    2002, 22(02):  179-181.  doi:10.13305/j.cnki.jts.2002.02.018
    摘要 ( 327 )   PDF (293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