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2-15
      
    茶树miR164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孔雷, 朱向向, 王屹玮, 谢小芳, 江昌俊, 李叶云
    2018, 38(6):  547-558.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1
    摘要 ( 617 )   PDF (2159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植物miR164通过负调控靶基因NAC转录因子(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逆境胁迫等复杂的生理过程。利用茶树microRNA高通量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对茶树miR164a及其靶基因NAC1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与鉴定,并对其在叶片发育、高温和低温胁迫中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茶树miR164a前体序列长度为126βbp,成熟序列21βbp。CsNAC1 ORF框长度912βbp,编码303个氨基酸,在CsNAC1蛋白的N端有典型NAM结构域,C端有Csn-miR164a识别位点。RLM-5´RACE验证CsNAC1为茶树miR164a的靶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Csn-miR164a在芽中表达量最高,第7叶中最低。在高温和低温胁迫下,Csn-miR164a都下调表达,而CsNAC1表达水平上升,CsNAC1Csn-miR164a呈现负相关。研究表明茶树miR164a及其靶基因CsNAC1可能与茶树生长及抗逆相关。
    茶树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CsNHX1CsNHX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陈江飞, 余津铭, 杨建坤, 余有本, 肖斌, 杨亚军, 王伟东
    2018, 38(6):  559-568.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2
    摘要 ( 528 )   PDF (2562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NHX)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龙井长叶茶树品种为材料,克隆获得了茶树CsNHX1CsNHX2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MG722977和MG51521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NHX1CsNHX2的cDNA全长分别为1β691βbp和1β757βbp,均包含1个1β626β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9.5βkD和59.7βkD,理论等电点为7.07和8.79;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sNHX1和CsNHX2属于典型的跨膜蛋白,均含有保守的Na+/H+ Exchanger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CsNHX1和CsNHX2均为IC类中定位于液泡膜上的Class I成员。qRT-PCR结果显示,干旱、低温和盐胁迫能够显著诱导CsNHX1CsNHX2上调表达;外源ABA处理下,CsNHX1CsNHX2表达水平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高温胁迫处理下,茶树CsNHX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sNHX2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表明茶树CsNHX1CsNHX2参与了茶树对多种环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但对于不同逆境胁迫的应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茶树N-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刘平, 任秋婧, 康馨, 张媛媛, 林晓蓉, 李斌, 高雄, 陈忠正
    2018, 38(6):  569-579.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3
    摘要 ( 571 )   PDF (701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功能物质,N-甲基转移酶(NMT)是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以英红9号茶树新梢为材料,利用hiTAIL-PCR克隆NMT1基因启动子,并采用Plant CARE等在线软件分析其顺式作用元件。根据其元件组成,设计5'递减的启动子与GUS基因一起组建了融合载体转入烟草,利用GUS染色和定量PCR方法,分析了克隆的启动子功能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克隆的NMT1基因启动子长767βbp,含有TATA-box、CAAT-box等真核生物启动子基本元件及多个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响应元件。以5'递减的NMT1启动子替换pBI121中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出与GUS融合的pA、pB、pC、pD载体。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不同长度的NMT1启动子均具驱动GUS表达功能,且长度越长驱动能力越强。以含全长NMT1启动子载体pA对烟草转基因,转基因烟草各组织均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且表达量叶>茎>根,叶片中的表达量为根部的3倍。对转基因烟草进行不同程度光照、温度、模拟干旱和脱落酸处理后,除40℃温度条件外,其他处理的叶片中GUS基因表达在处理前后均存在显著变化,表明NMT1启动子功能受外界环境因子的胁迫影响。
    茶树CsMYB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郑世仲, 江胜滔, 刘伟, 陈美霞, 林玉玲, 赖钟雄, 林金科
    2018, 38(6):  580-588.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4
    摘要 ( 658 )   PDF (1263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树新品系“1005”嫩芽为材料,克隆得到CsMYB基因gDNA全长序列1β828βbp,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得到CsMYB基因启动子片段1β038βbp,命名为proMYB。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MYB gDNA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该启动子含有与提高基因转录水平相关的5′UTR Py-rich stretch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存在有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逆境应答元件以及大量功能未知或功能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说明proMYB具有诱导型启动子特性,CsMYB基因在茶树植物体中可能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应答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过烟草的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该启动子能驱动下游基因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
    诸力, 陈红平, 柴云峰,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2018, 38(6):  589-594.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5
    摘要 ( 519 )   PDF (767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β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β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β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
    金莉莉, 郝振霞, 高贯威, 柴云峰, 王晨, 陈红平, 鲁成银
    2018, 38(6):  595-605.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6
    摘要 ( 621 )   PDF (710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甲醇和水(V甲醇V=1∶1)提取后,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强阳离子交换剂作为混合吸附剂进行萃取净化。以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Full Scan扫描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1种农药在0.5~200βμg·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10、50、100βμg·kg-1 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1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定量限为10βμg·kg-1。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花青素合成、调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庞丹丹, 张芬, 张亚真, 韦康, 王丽鸳, 成浩
    2018, 38(6):  606-614.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7
    摘要 ( 651 )   PDF (780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调节血脂、抗癌、降压等作用。紫芽茶叶中花青素含量较丰富,因此相关特异品种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的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茶树花青素的种类、生物合成、生理功能以及影响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其他内外因素等,以期为茶树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白茶体外抗氧化与体内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曾琪, 任发政, 雷新根, 侯彩云
    2018, 38(6):  615-624.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8
    摘要 ( 860 )   PDF (1236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比较不同原料来源白茶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内抗衰老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制备白毫银针(Baihaoyinzhen, YZ)、白牡丹(Baimudan, MD)和寿眉(Shoumei, SM)的提取物,检测其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诱导D-半乳糖衰老小鼠模型,探究其体内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YZ提取物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均高于MD和SM提取物,SM提取物的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于MD提取物。在体外,相同浓度下YZ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MD和SM提取物差异不明显。在体内,YZ提取物在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SM提取物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但未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3种白茶提取物上调了小鼠肝脏抗氧化酶与抗衰老基因的表达,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有效地改善了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对小鼠均未表现出肝脏毒性作用。
    茶叶籽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作用特性研究
    姜金仲, 杨鹏鸣, 王自布, 穆安德, 王兴春
    2018, 38(6):  625-633.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09
    摘要 ( 629 )   PDF (369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阐明茶叶籽水浆发酵微生物种类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特性,对发酵5βh的茶叶籽水浆发酵液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提纯,从中分离纯化出1株菌株。经形态观察、16βS rDNA及pheS基因测序与比对、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命名该菌株为茶叶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 JJZ21),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 2016471。在茶叶籽水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茶叶籽乳杆菌的数量在5βh之后逐渐快速增加,至12~15βh之间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降低,至22βh后,逐渐趋于稳定。伴随茶叶籽乳杆菌数量的增加,发酵液中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pH均明显下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性。茶叶籽乳杆菌通过消耗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等物质,向发酵液中分泌乳酸等酸性有机物,导致发酵液pH逐渐降低,为发酵液中的油脂体上浮以及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现象发生奠定了基础。
    从湖北青砖茶渥堆过程中分离真菌总状枝毛霉菌的鉴定与模拟发酵研究
    王春燕, 肖长义, 李世刚, 涂璇, 何建刚
    2018, 38(6):  634-642.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10
    摘要 ( 597 )   PDF (1132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从青砖茶发酵堆中纯化分离的主要微生物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梯度稀释法对发酵茶渥堆中的微生物进行纯化分离;选取1株菌株LC-2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用高浓度冷冻菌粉对小鼠进行灌胃试验,检测急性毒理效果;最后对菌株LC-2进行青砖茶固态模拟发酵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真菌LC-2菌落形态与显微形态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相似,分子鉴定结果与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同源性最近,因此确定为总状枝毛霉菌(Mucor racemosus Fres)。菌粉灌胃未见对动物造成急性毒理损害。利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的青砖茶汤色红黄,香气甜香略青,滋味绵软略甜,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青砖茶品质无大差异。由此证明该菌株确实是参与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的重要菌株,并可以利用于未来青砖茶自动化发酵过程。
    安徽省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问题调研
    付磊, 孙桐, 夏涛, 文小孟
    2018, 38(6):  643-651.  doi:10.13305/j.cnki.jts.2018.06.011
    摘要 ( 606 )   PDF (825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基于茶叶家庭农场的科学定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安徽省六安市100个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体系,对茶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0个茶叶家庭农场中有16个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其中2~2.667βhm2规模的综合效益大于0~0.667βhm2及6.667βhm2以上规模的综合效益,因此现阶段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2~2.667βhm2。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茶叶家庭农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