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顾公望, 张宏伟. 微量元素与恶性肿瘤[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99~205.
[2] 陈怀满.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71~167.
[3] 许嘉琳, 杨居荣.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45-55, 333-342.
[4] 石元值, 阮建云, 马立锋, 等. 茶树中镉、砷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2(3): 70~75.
[5] 石贵玉. 重金属Cr6+水稻幼苗的毒害效应[J]. 广西科学, 2004, 11(2): 154~156.
[6] 张义贤. 重金属对大麦(Hordeum nulgare)毒性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17(2): 199~205.
[7] 何江华, 何文彪, 杜应琼, 等. Cr(Ⅵ)对蔬菜生长及其在蔬菜体内积累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增刊): 1~4.
[8] 洪仁远, 蒲长辉. 镉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1, 6(3): 70~75.
[9] 徐照丽, 吴启堂, 依艳丽. 不同品种菜心对镉抗性的研究[J]. 生态学报, 2002, 22(4): 571~576.
[10] 夏建国, 兰海霞. 镉胁迫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8, 28(1): 56~61.
[11] 童启庆. 茶树栽培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44.
[12] 唐咏, 王萍萍, 张宁. 植物重金属毒害作用机理研究现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7(4): 551~555.
[13] 熊愈辉, 杨肖娥. 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3): 2969~2971.
[14] 仇硕, 张敏, 孙延东, 等. 植物重金属镉(Cd2+)吸收、运输、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12): 2615~2622.
[15] 张义贤. 三价铬和六价铬对大麦毒害效应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6): 565~568.
[16] 张金彪, 黄维南, 柯玉琴. 草莓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及调控研究[J]. 园艺学报, 2003, 30(5): 514~518.
[17] 杨德, 程永安, 吕金印. 铬在南瓜体内的分布与积累[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5): 958~960.
[18] 孙游云. 铬对植物体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中的积累规律[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 1(20): 45~46.
[19] 宋阿琳, 娄运生, 梁永超. 不同水稻品种对铜镉的吸收与耐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9): 408~411.
[20] 赵秀兰, 李彦峨. 烟草积累与忍耐镉的品种差异[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3): 110~114.
[21] 周希琴, 吉前华. 铬胁迫下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和幼苗的反应及其与铬积累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9): 1048~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