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农学院. 茶叶生物化学(第二版)[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 289~301. [2] 汪东风, 谢晓风, 王泽农, 等. 粗老茶中的多搪含量及其保健作用[J]. 茶叶科学, 1994, 14(2): 73~74. [3] 李布青, 张慧玲, 舒庆龄, 等.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J]. 茶叶科学, 1996, 16(1): 67~72. [4] 徐仲溪, 王坤波. 茶多糖化学与生物活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4, 24(2): 75~81. [5] 王丁刚, 陈国华, 王淑如, 等. 茶多糖的降血糖、抗炎及碳粒廓清作用[J]. 茶叶科学, 1991, 11(2): 173~174. [6] 倪德江, 陈玉琼, 谢笔钧, 等. 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组成、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J]. 营养学报, 2004, 26(1): 58~60. [7] 陈海霞, 谢笔钧. 富硒茶叶中茶多糖的某些化学性质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 卫生研究, 2001, 30(1): 58~59. [8] 罗祖友, 严奉伟, 薛照辉, 等. 藤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 2004, 25(11): 291~295. [9] 倪德江, 陈玉琼, 宋春和, 等.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3, 23(1): 11~15. [10] 汪东风, 李俊, 王常红, 等. 茶叶多糖的组成及免疫活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0, 20(1): 45~50. [11] 陈彦, 沈业寿, 赵帜平, 等. 丹皮多糖PSM-2b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04, 13(3): 237~241. [12] 张惟杰. 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第一版)[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66~170. [13] 张钟, 吴茂东. 大枣多糖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疲劳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1): 94~97. [14] Neil Kaplowitz.Mechanisms of liver cell injury[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0, 32(suppl 1): 39~47. [15] 王巨存, 刑国胜, 胡文锌, 等. 有机锗Ge-132对氧自由基和由羟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1994, 29(1): 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