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伟丽, 肖文军, 邓克尼.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5): 384-386.
|
[2] |
欧阳梅, 熊昌云, 屠幼英, 等.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J]. 菌物学报, 2011(2): 343-348.
|
[3] |
蔡正安, 刘素纯, 刘杏益, 等.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63-268.
|
[4] |
施兆鹏. 茶叶审评与检验[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64-165.
|
[5] |
王力, 蔡良绥, 林智,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J]. 茶叶科学, 2010, 30(2): 115-123.
|
[6] |
周卫龙, 徐建峰, 许凌. 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7.
|
[7] |
徐建峰, 周卫龙, 陆小磊, 等. GB/T 8314—2013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1-3.
|
[8] |
周卫龙, 孙安华, 钟萝, 等. GB/T 8312—2002茶咖啡碱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46-147.
|
[9] |
魏琦. 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96-97.
|
[10] |
王淑英. 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99-101.
|
[11] |
李建勋. 普洱茶香气成分提取及木香物质定量分析[D].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2014: 48-49.
|
[12] |
齐冬晴, 周跃斌, 沈程文, 等. 安化千两茶香气品质特点分析[J]. 茶叶科学, 2015, 35(3): 209-216.
|
[13] |
周琼琼, 孙威江, 叶艳, 等. 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9): 351-354, 359.
|
[14] |
Wang XG, Wan XC, Hu SX, et al, Study on the increase mechanism of the caffeine content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tea with microorganisms[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 1086-1091.
|
[15] |
肖文军, 傅冬和, 任国谱, 等. 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J]. 茶叶科学, 2007, 27(4): 307-310.
|
[16] |
苏凤.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D]. 武汉: 武汉工业学院, 2011: 32-36.
|
[17] |
刘子音, 王远亮, 许爱清. “金花”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J]. 农产品加工: 学刊, 2011, 21(7): 29-32,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