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晓玲, 邵金凤. 氟化物的自然分布和在人体代谢及其生理作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2, 17(5): 314-316. [2] 张楠, 张凌云. 茶叶中氟的安全性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茶叶, 2009, 35(1): 3-6. [3] 刘超, 吴方正, 傅柳松, 等. 茶叶中的氟含量及测定方法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17(3): 37-40. [4] 陈倩, 郭雯飞. 茶叶中氟的测定条件的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11, 38(6): 646-650. [5] 张显晨, 郜红建, 张正竹, 等. 茶叶氟化物提取方法对比与电位法测定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8(1): 27-30. [6] 蔡梦华, 高素虹, 洪祥奇. 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1): 84-85. [7] 霍广进, 刘桂英. 环境水中微量氟的测定[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9(4): 390-394. [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GB/T 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9] 周卫龙, 徐建峰, 翁昆. GB/T 21728 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0] 陈卓. 茶园土壤/茶叶体系中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规律[D]. 长春: 吉林大学, 2008: 15. [11] 春晓娅. 茶树新梢氟的分布特性及与多糖的结合方式初探[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5-26. [12] Stevens D P, Mclaughlin M J, Alston A M.Phytotoxicity of the fluoride ion and its uptake from solution culture by Avena sativa and Lycopersicon esculentum[J]. Plant and Soil, 1998, 200(2): 119-129. [13] 汪丽, 曾广权. 植物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综述[J]. 云南环境科学, 1994, 13(1): 59-61. [14] Nagata T, Hayatsu M, Kosuge N.Identification of aluminium forms in tea leaves by 27Al-NMR[J]. Phytochemistry, 1992, 31(4): 1215-1218. [15] 李春雷. 氟对茶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89-90. [16] 马士成. 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62-66. [17] 蔡荟梅, 彭传燚, 李成林, 等. 三个品种茶树氟富集特性及其在亚细胞中的分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8): 1668-1675. [18] 李戎娟, 刘东娜, 李俊, 等.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4(4): 1173-1178. [19] 盛晓风, 郭莹莹, 尚德荣, 等.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高氟样品中氟的方法改进[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9) : 285-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