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2] 施梦南, 龚淑英.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J]. 茶叶, 2012, 38(1):19-23. [3] 袁海波, 尹军峰, 叶国柱, 等. 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 2009, 31(8): 14-15. [4] 都业俭. 植物芳香性成分保真高效提取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1. [5] 郑鹏程, 方世辉. 茶叶香精油的提取制备方法[J]. 中国茶叶加工, 2008(2): 39-41. [6]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绿茶香气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1, 21(1): 38-43. [7] M Shimoda, H Shigematsu, H Shiratsuchi, et al.Comparison of the odor concentrates by SDE and adsorptive column method from green tea infus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5, 43(6): 1616-1620. [8] 施梦南. 基于一种新SDE法对茶叶香气的分析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4. [9] 葛艳蕊. 缓释型香精微胶囊的研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03. [10] 张承曾, 汪清如. 日用调香术[M].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89. [11] 黄龙珠, 张席席, 朱腾高, 等. 香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直接质谱分析研究[J]. 质谱学报, 2014, 35(06): 550-554. [12] 陈玲, 李剑政, 杨文彬, 等. “清水芙蓉”香水的香气成分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 2005, 24(9): 214-216. [13] 原玲芳, 敖明章, 金文闻, 等. 香兰素延缓桂花精油香气释放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3, 34(19): 73-75. [14] 唐德松, 龚淑英. 可控温度的同时萃取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1310047211[P].2014-08-06 [15] 中华人民共华国卫生部.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16] 曹婷婷. 机采岩毛茶精制工艺及烘焙与香气品质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5. [17] Teixeira M A, Rodríguez O, Mata V G, et al.The diffusion of perfume mixtures and odor performance[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64(11): 2570-2589. [18] W Sturm.合成香料的香气持久性与定香[J]. 上海日用化工, 1977(1): 69-83. [19] 林翔云. 定香机理及定香基的配制[J]. 香精香料化妆品, 2011, 2(1): 47-51. [20] 林翔云, 王丽萍, 林君如, 等. 自然界气味关系图[J]. 香精香料化妆品, 2015, 2(1): 66-73. [21] 林翔云. 调香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2] Clark GS. A Profile: An Aroma Chemical [J]. Perfumer & flavorist, 1990, 15: 45- 46, 50, 52-54. [23] 余丹丹, 邵兴锋, 许凤, 等. 茶树精油在果实采后保鲜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14(2): 313-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