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15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许勇泉, 尹军峰, 袁海波, 陈建新, 汪芳
    2008, 28(1):  1-8.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1
    摘要 ( 866 )   PDF (367KB) ( 10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
    骆耀平, 唐萌, 蔡维秩, 文冬华, 温正军
    2008, 28(1):  9-13.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7
    摘要 ( 473 )   PDF (260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摘期二标准进行名优茶机采,春茶机采间隔期约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确定机采间隔期,春季鱼叶展后15 d,秋季鱼叶展后12 d为机采适期。杭州茶区春季平均展叶间隔期为5.4 d/叶,秋季为4.2 d/叶。适当调整机采时间,可获相应的名优茶生产原料要求。
    四川蒙顶山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永东, 廖桂堂, 李廷轩, 张锡洲, 黄平
    2008, 28(1):  14-21.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8
    摘要 ( 433 )   PDF (892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微量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空间变异特性是实现低山茶园精确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顶山茶园土壤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具有相似性。四种元素均为指数模型,步长间距为120 m时变程为206~1 860 m,铁、锰和锌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在25.1%~49.6%之间],锰和铜在NE111º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各向异性特征,铁和锌则具有各向同性的趋势。(2)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3)土壤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摊放环境对名优绿茶鲜叶茶多酚及儿茶素组成的影响
    尹军峰, 闵航, 许勇泉, 袁海波, 韦坤坤
    2008, 28(1):  22-27.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2
    摘要 ( 582 )   PDF (303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单芽或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连续(78%~61%)摊放水分处理和不同环境条件摊放试验处理,分别进行液氮固样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研究摊放过程和摊放环境对茶多酚和儿茶素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EGC、EGCG,EC及GCG等儿茶素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ECG等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在摊放叶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的前提下,环境温度与湿度对摊放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低湿环境下(60%)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下降趋势,高湿环境下(90%)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中湿(75%)对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的影响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
    茶叶精加工设备作业岗位及其工厂边界的噪声监测和评价
    于国锋, 金心怡, 赵爱凤, 张渊, 李顺凯
    2008, 28(1):  28-32.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4
    摘要 ( 502 )   PDF (317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监测茶叶精加工设备工作时作业岗位噪声和工厂边界噪声的情况,比较其中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式精加工车间作业岗位和工厂边界日间、夜间噪声情况合格率均为100%;传统精加工车间作业岗位噪声情况合格率33.3%,同时,工厂边界日间噪声合格率为81.25%,夜间合格率为62.5%。
    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相关因子分析
    王同和, 胡敏, 张久谦, 李宏
    2008, 28(1):  33-38.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5
    摘要 ( 522 )   PDF (264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信阳市2004~2007年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连续四届的感官质量评比结果,运用生物统计软件SAS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五项审评因子间,外形与其他四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汤色与香气、滋味、叶底的相关性显著;与品质总分(Y)的关系,滋味(X4)﹥香气(X3)﹥汤色(X2)﹥叶底(X5)﹥外形(X1);加权评分,色23分、香23分、味24分、形(包括干茶和叶底)30分的比例较为合理。并运用DPS数据软件处理,使用逐步回归建立各因子与品质总分间的相关方程为:Y=25.8852+0.731X1+0.702X2+1.02X3+1.2204X4+1.03X5
    茯砖茶中几种单体成分功效的高通量筛选研究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陈金华, 陈惠衡
    2008, 28(1):  39-42.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6
    摘要 ( 523 )   PDF (289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选择与降脂减肥作用相关的FXR、LXR、PPARδ、PPARγ及3T3-L1模型对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的6个单体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各单体对所选模型均有活性。对于FXR激活模型,没食子酸(GA)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在50 µ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值分别达1.766和3.22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10 µg/ml和50 µ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作用均较强,特别是50 µg/ml的初筛浓度时,其激活倍数达6.000;对于PPARδ模型,此三种单体添加量均需达50 µg/ml,作用才显著。在初筛浓度为30 µg/ml时,没食子儿茶素(GC)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619;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734;3,4-二羟基苯甲酸(DBA)对FXR抑制值为3.641,明显小于对照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CDCA)的抑制值6.435,因此其抑制模型的作用非常明显。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此6个化合物均为活性化合物。
    茶籽苗儿茶素类、嘌呤碱及游离氨基酸分布规律的研究
    陈林, 宛晓春, 张正竹, 陈琪
    2008, 28(1):  43-49.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9
    摘要 ( 601 )   PDF (409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 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安吉白茶正常与白化叶片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王新超, 赵丽萍, 姚明哲, 陈亮, 杨亚军
    2008, 28(1):  50-55.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10
    摘要 ( 627 )   PDF (380KB)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了茶树温敏突变体——安吉白茶正常叶片和白化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从58个差异表达的片段中通过半定量RT-PCR鉴定出12个阳性片段,其中5个片段在正常叶片中特异表达,4个在白化叶片中特异表达,1个在绿色叶片中上调表达,2个在白化叶片中上调表达。通过与GenBank BLASTX比对分析,5个基因片段比对出相似序列,分别为拟南芥的血红素结合蛋白家族中心区域基因、甜菜的甲硫氨酸合酶基因、苜蓿的一个逆转座子基因、人类20号染色体上的一段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假基因和玫瑰的ACC合成酶基因,其余7个片段未比对上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基因。
    镉胁迫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夏建国, 兰海霞
    2008, 28(1):  56-61.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11
    摘要 ( 394 )   PDF (422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对茶树无明显毒害作用,当镉浓度达到60 mg/kg时,茶树植株受毒害基本死亡;春茶叶绿素含量加镉处理大多高于对照,其增加量先高后低;夏茶叶绿素总量随镉浓度的增加极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与添加镉的量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7**;春茶、夏茶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加显著增加,其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0**,r=0.994**(P<0.01);春茶游离脯氨酸含量随添加镉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相关系数r=0.829*(P<0.05),夏茶游离脯氨酸在镉试验浓度下极显著增加,其相关系数r=0.980**(P<0.01),且夏茶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春茶;春茶可溶性糖都高于对照,其增加量先高后低.,相关系数为r= -0.342;夏茶可溶性糖呈下降趋势,其相关系数r= -0.909*(P<0.05)。
    茯砖茶不同萃取物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陈惠衡
    2008, 28(1):  62-66.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03
    摘要 ( 410 )   PDF (340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将茯砖茶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后制备样品,测定各部分样品对α-淀粉酶及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茯砖茶各部分样品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三氯甲烷层稍有抑制作用,活性只有对照的0.82倍,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正丁醇萃取层有显著的激活作用,正丁醇萃取层部分激活作用最明显,达2.54倍。茯砖茶各部分样品对α-淀粉酶活性均有激活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萃取层部位的激活作用最强,激活倍数为4.09,其次是水提物,其激活倍数为2.99,水层的激活作用不显著。三氯甲烷萃取层抑制作用不显著,活性只有对照的0.88倍。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正丁醇萃取层部分经过HP-20树脂再分离后,各部分仍有较高的活性。
    茶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伟, 陈彦, 孙玉军
    2008, 28(1):  67-71.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12
    摘要 ( 394 )   PDF (421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六安炒青水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茶多糖TPS-II,对其纯度和分子量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指数,研究其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PS-II相对分子量约为1.01×105,总糖含量为85.30%,蛋白含量为2.80%,并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茶书《煎茶诀》的考订
    刘馨秋, 冯卫英, 顾雯, 朱自振, 黎星辉
    2008, 28(1):  72-76.  doi:10.13305/j.cnki.jts.2008.01.013
    摘要 ( 399 )   PDF (281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人小田诚一郎“训点”,他们在重印时删除了蕉中增补的内容,却又添进了“采录”屠隆《考盘余事》七则茶事。鉴于《煎茶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日存两个版本进行查对、考订和整理,旨在将混杂于《煎茶诀》中的附加成分,与原著区分清楚,做到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