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89年 第9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89-12-15
      
    著名农学家 当代茶圣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同志的生平业绩
    1989, 9(02):  4-5+3. 
    摘要 ( 314 )   PDF (501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吴觉农同志1897年4月14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早年,他就对茶业发生兴趣。1919年在浙江省甲种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考赴日本学习,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研究茶叶,收集和研究了不少有关世界各国茶叶生产、制造和贸易方面资料,撰写了《中国茶叶改进方案》、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
    吴小崇
    1989, 9(02):  95-98.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1
    摘要 ( 397 )   PDF (253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炒青绿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所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绿茶贮藏中的变质主要是品质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水分和温度则是品质变化的氧化条件,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研究还表明,在诸品质成分中,维生素C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维生素C保留量可作为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不过,维生素C保留量的下降率只有在10—15%以上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才能显示出来。
    红壤茶园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英文)
    王晓萍, 吴洵, 俞永明
    1989, 9(02):  99-108.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2
    摘要 ( 317 )   PDF (508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对我国6个省的红壤茶园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磷素含量及茶叶产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的磷酸酶以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强,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弱;磷酸酶在土体中的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层越深、离根系越远,酶活性越弱。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Bray-I法的磷,A1-P、Fe-P、Ca-P和茶叶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可以作为衡量土壤供磷能力和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磷酸酶对有机磷的酶促水解、提高茶树可吸收态磷的含量具有明显的作用。研究还表明,施用有机肥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
    黄晓澜, 丁瑞兴
    1989, 9(02):  109-116.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3
    摘要 ( 305 )   PDF (463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平比普通茶园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土壤三相组成、有机质含量与质量、水解酶系活性和有效养分库容量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认为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值得在皖南以至江南丘陵茶区试行和推广。此外,还对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及含义进行了讨论。
    多倍体茶树的细胞学研究(一)
    陈士炎, 叶大鹏
    1989, 9(02):  117-126.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4
    摘要 ( 507 )   PDF (3252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从二倍体茶树品种凤凰水仙中获得的1株高度不孕的三倍体茶树的形态特征特性、核型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表明:其核型组成为2n=3x=45=36M+9SM。可区分出3个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组3个成员的形态极为相似。终变期观察到1—9价体、多价体环或链等构型,所有细胞可见1—12个三价体,三价体在每个细胞中平均出现次数较高,为6.13次。后期Ⅰ∶86%的细胞具有1—6条落后染色体;到达每极区染色体数变化于12—29之间,82%的细胞具有18—24条染色体。后期Ⅱ∶93%的纺锤体中具有1—4条落
    茶树倍性与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的关系
    陈士炎, 叶大鹏
    1989, 9(02):  127-132.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5
    摘要 ( 490 )   PDF (962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15个不同倍性自然茶树品种(品系、单株)叶片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倍数体茶树间的叶保卫细胞其叶绿体数目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二倍体≤16,且接近16;三倍体≤24,且接近24;四倍体≤32,且接近32,表现为2∶3∶4的比例,也即:体细胞增加一个染色体组,叶片保卫细胞大约增加8个叶绿体,因而利用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鉴定茶树多倍体可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模拟降雨对茶树上几种化学农药残留性的影响(英文)
    夏会龙, 万海滨, 薛玉柱, 王运浩, 马慧群, 陈宗懋
    1989, 9(02):  133-139.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6
    摘要 ( 319 )   PDF (332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研究选择5种不同水溶解度的农药(敌敌畏、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氯氰菊酯),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雨水淋失实验,结果表明,雨水对茶树叶片上的农药淋失率与该农药的水溶解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O.885),水溶解度愈高的农药,雨水淋失率也愈高。此外,遇雨距喷药期的间隔时间愈长,雨水淋失作用愈小,而降雨量大小的影响相对较小。具内吸作用的农药(如乐果)除施药初期遇雨有一定影响外,其后的影响逐渐减小;非内吸性农药在施药后24小时内遇15毫米降雨时,其水溶解度每上升1ppm,雨水淋失率增加0.28%。文中还讨论了根
    全国茶园土壤农化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陈信东
    1989, 9(02):  140.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7
    摘要 ( 360 )   PDF (72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1989年9月4日至7日,中国茶叶学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茶园土壤农化研讨会。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代表32名。这是中国茶叶学会首次召开的茶园土壤农化学术研讨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茶园土壤农化科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的特点是: (一) 专业性强,内容丰富。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内容涉及茶园土壤的特征,茶园土壤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与活性的变化
    刘仲华, 施兆鹏
    1989, 9(02):  141-150.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8
    摘要 ( 390 )   PDF (624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技术和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明了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动态,以及酶试液制备方法对PPO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发现造成萎凋期间PPO活性变化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酶制液的制备方法不同。同时,在鲜叶和萎凋叶中发现了第7条小分子PPO组分。本试验还证明了红茶中残余酶活性的存在,并探讨了残余酶在贮藏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文中还探讨了PPO各组分在红茶制造中作用的大小,从酶学角度论证了萎凋工序的重要性。
    武夷肉桂名丛的生化特性
    姚月明, 陈永霖
    1989, 9(02):  151-154.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09
    摘要 ( 407 )   PDF (236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武夷肉桂系福建省武夷山众多的岩茶名丛之一,属闽北乌龙无性品系。按正宗武夷岩茶制法,对肉桂与水仙进行了感官和理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具有辛锐持久的花果香和较醇和的滋味,是适制岩茶的佳品之一。同时,就肉桂岩茶制法对香气滋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茶叶烘干机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Ⅰ.烘青绿茶揉捻叶薄层干燥数学模型
    董士林, 殷鸿范
    1989, 9(02):  155-159.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10
    摘要 ( 290 )   PDF (246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把绿茶揉捻叶视作一种各向同性的均质多孔介质,应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建立了绿茶揉捻叶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对于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叶层厚2—4厘米,热空气温度60—130℃),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标准偏差(σ_n)小于0.028142,根据恒温干燥实验数据由模型确定了揉捻叶的水分扩散系数为1.O×10~(-8)-8.0×10~(-8)米~2/分。
    中国绿茶的抗肿瘤作用 Ⅰ.龙雾茶提取物抗癌体外实验
    阎玉森, 游联勤, 邹玉珍, 乐美兆
    1989, 9(02):  161-166.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11
    摘要 ( 301 )   PDF (350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定浓度的绿茶提取物,对人胃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抑制程度与提取物的剂量和接触时间成正相关;能够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阻止癌细胞由G_1期向S期移行,其阻断效应是发生在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对致癌物质亚硝基吗啉的合成具有显著的阻断作用,阻断率为92.4%;对辐射损伤所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因而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乌龙茶对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阮景绰, 汪培清, 冯亚, 吴作干, 林宜平, 高秀玉, 刘一东, 宋墨琴, 郑秋红, 王捷忠
    1989, 9(02):  167-172.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12
    摘要 ( 301 )   PDF (367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乌龙茶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乌龙茶不仅能降低MNNG诱发大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还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对乌龙茶的抑癌作用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认为乌龙茶的抑癌作用可能与茶叶中的多酚破坏胃液中N-亚硝基化合物以及乌龙茶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或调整作用有关。
    云南大叶种茶抗癌降脂实验
    张力群
    1989, 9(02):  173-174.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13
    摘要 ( 379 )   PDF (143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在动物肿瘤模型上证实有抗癌作用。Ryn报导,艾氏腹水癌小鼠喂以含有5%、10%乌龙茶、铁观音和绿茶饲料,均可抑制腹水癌的生长。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内科心血管组,用云南沱茶与安妥明对比治疗高脂血症,证明云南沱茶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龙雾茶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作用的电镜观察
    乐美兆, 宋小明, 阎玉森
    1989, 9(02):  175-176.  doi:10.13305/j.cnki.jts.1989.02.014
    摘要 ( 425 )   PDF (1130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龙雾茶提取物——T-8750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体胃腺癌细胞,培养液为RPMI-1640,含15%小片血清和双抗。实验采用扁瓶培养法和24孔板培养法,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