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64年 第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64-12-21
      
    茶园稳定丰产优质的形成规律和技术运用问题
    徐楚生
    1964, 1(02):  1-9.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1
    摘要 ( 401 )   PDF (466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茶叶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中阐明茶园土壤营养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为培育稳定丰产优质茶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是茶叶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问题。
    茶树播种前土地深翻试验
    申屠杰, 钱时霖, 季志仁, 陈达中
    1964, 1(02):  10-17.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2
    摘要 ( 533 )   PDF (355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引言 茶树是多年生深根作物,播种前土地要进行深翻,这已被公认,但深翻后土壤环境会起些变化,深翻究竟以何种深度为宜,深翻后对茶树前后各期生长究竟有什么不同影响,这些问题都还不很清楚。因此我们在1959年应用马同义同志的土地深翻法进行了本试验,试验前后已经过五年,兹将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茶树品种天然杂种的研究初报
    王威廉, 陈彩云
    1964, 1(02):  18-26.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3
    摘要 ( 410 )   PDF (362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前言 茶树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从一般生产茶园采种所繁殖的子代,由于来源于不同的亲本,它们虽具有变种或地区性的特性,但一般为变异多样的天然杂种群体。千百年来,茶树天然杂种在茶叶生产上占着主要的地位,其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在今后茶树栽培育种上,仍然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
    低丘红壤幼龄茶园间种绿肥的经验
    张铭, 刘克豪, 李文炳
    1964, 1(02):  27-30.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4
    摘要 ( 290 )   PDF (180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我省可垦红坏荒地约一千余万亩,极大多数分布在低丘陵地带。这些荒地自然肥力较低,但一般集中连片,坡度较小,土层深厚,宜于农垦,也是辟建新型茶园的重要基地。
    云南分级红茶的工艺实验
    俞寿康
    1964, 1(02):  31-38.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5
    摘要 ( 438 )   PDF (320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作者于1964年参加了云南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对分级红茶的工艺作了各种比较试验,针对云南大叶种鲜叶原料特点及云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结合勐海茶厂分级红茶生产实践,在制茶工艺上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为了便于共同来研究分级红茶的制茶工艺,特将初步资料整理介绍如下。
    茶子萌发生理的研究
    费达云, 夏春华, 方兴汉
    1964, 1(02):  39-47.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6
    摘要 ( 473 )   PDF (366KB)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引言 从生产角度来看,茶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茶树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好环是决定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而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又与茶子萌发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深刻了解茶子萌发过程整个活动的规律性,对生产实践和茶叶科学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过去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尚不够,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子萌发过程的研究才有了一定的进展,(1950),(1958)对茶子萌发过程茶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研究,Keisarata、Makoto,Kito等也研究了茶子萌发过程茶氨酸的生物合成,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阮宇成
    1964, 1(02):  48-52.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7
    摘要 ( 370 )   PDF (272KB)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茶叶氨基酸的纸层析和鉴定
    汪琢成, 卢世昌
    1964, 1(02):  53-56+75.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8
    摘要 ( 547 )   PDF (171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前言 茶树新梢中含有较多种类和高浓度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制造中积极参与工艺过程的生化反应,是构成茶汤滋味、香气特征的重要化学成分。红茶发酵时氨基酸同多酚类的邻醌进行偶联反应,形成各种挥发醛,对红茶香气有一定的作用;干燥工序中在高温作用下,氨基酸参与非酶性褐色反应,对成品茶乌润色泽的形成有关系。绿茶制造中茶树新梢含量较高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天冬氨酰胺都有显著的变化。作者初步研究不同等级的龙井茶表明:氨基酸的消长和品质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由此可见,茶叶中氨基酸对成品茶内质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从茶叶生产特点谈茶树病虫害防治问题
    许德元
    1964, 1(02):  57-60.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09
    摘要 ( 376 )   PDF (169KB) ( 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前言 对某一作物研讨其病虫害的防治途径、方法,特别是防治策略,必须充分考虑这一作物(包括生物学、栽培学、生产过程方面及由这几方面综合反应的生产特点等)与病虫及其环境的情况。
    红茶加温萎凋槽的研究
    陈尊诗, 舒南炳, 王淑蘭
    1964, 1(02):  61-65.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10
    摘要 ( 422 )   PDF (174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 前言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个工序。它的主要作用:在适温处理之下,使鲜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不仅为以后的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而且萎凋的运度与否对红茶品质好环有密切的关系。
    茶籽消毒技术研究初报
    陈宗懋, 陈雪芬
    1964, 1(02):  66-68.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11
    摘要 ( 487 )   PDF (129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茶树良种的调运工作也日益频繁。优良的种子除应具有高的纯度和发芽率外,还要求不带有病菌和害虫。根据作者用洗涤法进行茶籽带菌检查时发现茶籽常带有较多量的茶云纹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茶褐色叶斑病菌(Cer-cospora theae),茶轮斑病菌(Pestalozzia theae),Botrytis spp.,Penicillium spp.等真菌,
    茶树留种问题的调查研究
    施嘉璠, 徐庭钧
    1964, 1(02):  68-70.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12
    摘要 ( 415 )   PDF (122KB) ( 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种子繁殖可以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所采用的农业技术简便易行,而且运输方便,群众习惯,所以公认为较好的繁殖方法。为了适应茶园面积迅速扩大的需要,雅安地区曾先后由邻省购入茶籽60余万斤,并在1955年划定名山县为留种区,进行大面积留种;为配合生产需要,雅安茶试站进行了留种试验。现将有关材料综述如下:
    四个格魯吉亚茶树育成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初步观察
    邱秀珍, 虞富莲
    1964, 1(02):  71-72.  doi:10.13305/j.cnki.jts.1964.02.013
    摘要 ( 587 )   PDF (78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苏联采取选择、杂交和培育的方法选育出16个格鲁吉亚茶树育成品种。1959年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恰克瓦分所曾以其育成的格鲁吉亚一、四、六、八号等四个品种寄赠我所。该四个品种在当地的评价,一号是高产优质品种,四号是丰产种,六号是适应性广泛的品种,八号因抗寒性强,被称为北方种。它们的亲本都是中国种,一号是印中杂种和中国种的杂交种,四号是用中国种重复授粉的杂种,六号是从中国大叶种选出的,八号是从中国小叶种选出的。寄来的材料为一年生的实生苗,于1959年五月空运来杭,种植时以本地龙井群体作对照。自1959年引进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1964, 1(02):  73-74. 
    摘要 ( 388 )   PDF (88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于8月23日至9月2日在杭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科研机构,教学系统,生产单位,行政部门的代表62名。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检阅科研成果;交流学术经验;成立中国茶叶学会,以使茶叶科学研究工作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