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65年 第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65-04-02
      
    农村基点工作的体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县基地
    1965, 2(01):  1-4. 
    摘要 ( 188 )   PDF (336KB)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嵊县是全国茶叶最多的三大产茶县之一,民胜公社又是嵊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公社,有高山、平地、丘陵,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区。这里的茶园树龄老,树势差,缺株多,地块小。全公社4930亩茶园,面积虽大,但单产很低,群众说:“茶树稀朗朗,张张(看看)一大畈,采采一茶篮”。除茶树条件较差外,土地瘦,冲刷严重,也是这里低产的一个原因。
    平阳生产大队旧茶园改造经验
    陈全健
    1965, 2(01):  5-10.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1
    摘要 ( 312 )   PDF (414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江公社平阳生产大队,自从人民公社化以来,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全大队旧茶园实行了“老树改壮树,稀植改密植,蓬栽改条栽,零星改成片,捋采改摘采”等综合改造措施,比较全面彻底地改造了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茶园,改造后的旧茶园产量逐年稳步增产。大队原有旧茶园570亩,1960年兴办水利时减少了126亩,如今尚有茶园
    高产稳产茶园茶树群体发展及栽培技术的初步分析
    黄积安
    1965, 2(01):  11-17.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2
    摘要 ( 392 )   PDF (417KB) ( 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解放以来,我们在不断总结运用茶农极其丰富的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于1957年开展了高产稳产栽培试验。供试茶园为1.8亩,于1951年冬季播种,行距1.667米,株距0.4~0.5米;
    论四川边茶的合理采割制度
    陈彬藩, 徐延均, 李流森
    1965, 2(01):  18-21.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3
    摘要 ( 336 )   PDF (269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边茶是销往祖国边疆西藏、青海、新疆、内蒙等地的一种茶类,是藏、蒙等兄弟民族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四川是我国边茶主要产区,生产边茶的历史已有千余年。广大茶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采割边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边茶的合理采割制度。通过总结群众生
    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试制可溶茶的研究
    福州商品检验局
    1965, 2(01):  22-28. 
    摘要 ( 283 )   PDF (477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是世界上一种主要饮料,年消费量很大。最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茶叶商品新品种不断增加,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可溶茶。这种新产品,叫做快泡茶 (Instant tea),便于携带,可用热水冲饮,容易溶解,而且具有茶叶天然的色、香、味,因此很受行军、旅行、探险以及野外工作者欢迎。
    黑茶渥堆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邹傅惠, 姜文辉, 黄千麒
    1965, 2(01):  29-34.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4
    摘要 ( 739 )   PDF (352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1.堆外温度高,堆内叶温上升快,渥堆时间短;堆外温度低,叶温上升慢,渥堆时间长。提高堆外温度,可以相应地促进渥堆进程,缩短渥堆时间。对提高劳动效率和厂房利用率有一定的意义。2.渥堆叶色、香气、茶汤色度的变化,是随温度升高而加速的。堆外温度在60~65℃以上,对叶色和香气有不良影响。有机酸的积累,也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3.在一定温度范围(60℃以下)内,黑毛茶品质随渥堆堆外温度的升高而提高。4.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和可溶性还原物质的减少,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的,但延长渥堆时间,则导致水分和可溶性还原物质绝对量
    茶儿茶素中苯骈二氢吡喃环的生物合成
    肖伟祥, 王惠芷, 周美宇
    1965, 2(01):  35-41.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5
    摘要 ( 327 )   PDF (388KB) ( 1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儿茶素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也广泛地存在于多种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它在茶树的新陈代谢中起着呼吸色素原的作用,对成茶品质也有重要影响。儿茶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涉及到植物体内芳香族化合物和黄烷类化合物的形成问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也得到了一些结果。如库尔萨诺夫等证实了茶叶中醣
    从残留量和对品质影响论茶园中农药的使用问题
    陈宗懋
    1965, 2(01):  42-53.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6
    摘要 ( 316 )   PDF (872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实践证明,使用化学农药对消除茶树病虫害的威胁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药剂性能认识不足以及使用不当,因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合理地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的巨大潜力,本文就药剂残留量和对品质影响以及讨论当前茶园中农药品种的合理选择和使用问题。
    浙江茶区主要气候及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黄寿波
    1965, 2(01):  54-60.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7
    摘要 ( 686 )   PDF (472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浙江是我国主要产茶省分之一,由于气候、土壤适宜茶树栽培,农民又有丰富的栽培经验,因此茶区分布广阔,全省除东北部的嘉兴、平湖、海盐、海宁、慈溪和海岛各县外,大部分丘陵地带的县分均产茶。比较集中的有杭州(包括临安、富阳、余杭等县)、平水(包
    对茶树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初步观察
    严鸿德
    1965, 2(01):  67-70.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8
    摘要 ( 606 )   PDF (283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微量元素是植物矿质营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活的有机体中以微量存在,并为活的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由于一种必要的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代替的生理功能,缺乏它就不能正常的代谢,常常在形态上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变化,致使许多作物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症,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在不少作物中业已查出由
    塑料薄膜在茶树短穗扦插育苗上的应用
    李祖善
    1965, 2(01):  70-73.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09
    摘要 ( 420 )   PDF (231KB)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是迅速、大量地繁育茶苗的一种良好方法。其成活率高低及茶苗生长快慢,从外因看,与气温、地温、湿度关系密切,较适宜的苗圃气温是20~24℃,地温是22~26℃,相对湿度90%左右。屏南气温低,年平均15℃左右,春插最好季节是3月分,此时平均气温只11℃左右,故一般春(秋)插需一年半(夏插需一年)时间方可出圃。其主要
    利用硫~(35)研究1059在茶树上的残留和转化情况
    陈子元, 陈传群, 孙锦荷, 徐宣良, 俞永明, 罗其忍
    1965, 2(01):  74-76.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10
    摘要 ( 356 )   PDF (176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1059为内吸型有机磷杀虫剂,它具有杀虫效力高,防治范围广,以及能获得较长时期的杀虫效果等优点。但1059在实际施用上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对人畜具有较高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还要十分注意安全。在茶树上施用1059对防治各种疥虫和粉虱类害虫均具有良
    学术活动
    雨成
    1965, 2(01):  77.  doi:10.13305/j.cnki.jts.1965.01.011
    摘要 ( 396 )   PDF (54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4年12月15日~19日在杭州联合召开了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及边茶生产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是全国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六个试点的有关单位共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