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20
      
    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晏嫦妤, 任秋婧, 陈小芳, 李斌, 陈忠正
    2014, 34(6):  531-54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3
    摘要 ( 683 )   PDF (697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茶树对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
    王丹, 陈亮
    2014, 34(6):  541-547.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4
    摘要 ( 546 )   PDF (589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危害严重降低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业已表明,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品种对茶尺蠖取食的胁迫反应复杂多样,探究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机制,对于鉴定茶树抗虫性等级,发掘利用抗虫基因资源以及培育抗虫良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简述茶尺蠖危害概况入手,总结了当前茶树对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的新成果,指出了目前茶尺蠖抗性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当前的研究动向与前景。
    自走式采茶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韩余, 肖宏儒, 秦广明, 陈东胜, 宋志禹, 丁文芹, 梅松
    2014, 34(6):  548-556.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5
    摘要 ( 432 )   PDF (117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设计简单、合理、可靠的自走式采茶机液压系统,首先进行了其液压系统原理与选型设计,并利用Sim Hydraulic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功能数值仿真,最后进行样机试验。行驶液压子系统采用双泵双回路闭式容积调速方案,单个回路由双向变量泵与定量马达实现容积调速,系统设计压力为17.6 MPa。采摘子系统为一般开式回路,设计系统压力为10 MPa。系统压力的仿真结果与设计值分别相差2.78%和0.91%,试验结果与设计值分别相差为4.82%和14.3%,仿真、试验结果与设计目标基本相符,表明设计的液压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自走式采茶机的作业要求。
    烘干机温度PID控制系统及大红袍烘焙效果试验
    魏诗琴, 金心怡, 黄家春, 郝志龙, 欧阳经盛, 林杰
    2014, 34(6):  557-56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6
    摘要 ( 523 )   PDF (642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阐述了新研制的烘干机温度PID控制系统结构原理。用该系统进行大红袍精制烘焙应用试验,研究表明,设定温度为180℃,PID控制系统平均热风温度为181.9℃,人工控制平均热风温度为188.9℃,PID控制烘焙温度比人工控制更加稳定,节煤率为22.97%~26.83%;PID控制与人工控制烘焙的两种等级大红袍茶多酚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一级大红袍的氨基酸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二级大红袍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显著水平;PID控制烘干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人工控制。
    茶鲜叶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性研究
    胡琳玲, 刘遵莹, 刘秋玲, 丰金玉, 龙金花, 肖文军
    2014, 34(6):  565-571.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7
    摘要 ( 491 )   PDF (640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部位茶鲜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以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中PAHs的含量和标准偏差值最小,平均含量为126.92 μg·kg-1,偏差值为17.59 μg·kg-1;不同部位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表现为芽<第二叶<第四叶<第六叶,芽头PAHs含量为119.13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4.36 μg·kg-1;不同季节茶鲜叶中PAHs含量及标准偏差值呈现秋<春<夏的分布特性,秋季茶鲜叶中PAHs的含量为112.75 μg·kg-1,标准偏差值为11.97 μg·kg-1;同时茶鲜叶中16种PAHs主要以2、3环PAHs为主,占PAHs总量的80%左右,4~6环PAHs相对较少。
    茶树中总有机酸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方法
    朱旭君, 杨平平, 徐仁扣, 王玉花, 黎星辉
    2014, 34(6):  572-576.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8
    摘要 ( 422 )   PDF (451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建立了一种应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快速检测茶树中总有机酸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茶树新芽、幼叶、成熟叶,以及凋落叶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经乙醇提取、减压浓缩,再经过先碱化后酸化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后,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茶树叶片中的总有机酸,有机酸的添加量为2.0~45.0 mg·g-1,回收率为96.0%~99.6%,相对标准偏差(RSD)≤5.7%,该方法是茶树叶片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简单快捷方法。运用该方法,新芽、幼叶、成熟叶、凋落叶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值分别为44.9、20.1、21.1、1.99 mg·g-1
    茶树CsA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方成刚, 夏丽飞, 陈林波, 田易萍, 包云秀, 尚未琼
    2014, 34(6):  577-582.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19
    摘要 ( 439 )   PDF (595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紫娟茶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在幼嫩叶中高表达的差异片段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再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DNA,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18个氨基酸,含有2个AP2结构域,与多种植物APETALA2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AP2亚族,命名为CsAP2。茶树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茶树花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茶树根系HGMR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远华, 陆建良, 范方媛, 石玉涛
    2014, 34(6):  583-59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20
    摘要 ( 429 )   PDF (764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SSH技术分析了VA菌根处理后福鼎大白茶根系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了差异序列,序列比对显示,在上调表达序列中包含了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HGMR基因全长序列,HGMR基因长2 420 bp,具有1 773 bp开放阅读框(163rd~1935th),编码590个氨基酸。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GMR蛋白分子量约63.5 kD,等电点为6.8,定位于线粒体膜或者内质网膜。研究还显示,HGMR在茶树叶片中表达强度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同时,HGMR对生物性和非生物性胁迫均有明显响应。
    修剪物与茶多酚对茶树矿质吸收及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庞鑫, 王玉花, 王伟东, 尹盈, 疏再发, 陈暄, 黎星辉
    2014, 34(6):  591-60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21
    摘要 ( 539 )   PDF (1987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探究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及茶多酚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水培茶苗,于15、35、55、75、95 d收集根系分泌物,通过阴、阳离子树脂纯化、减压浓缩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组成与含量。同时测定茶苗干物质量、茶多酚及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研究表明,茶多酚会抑制茶树对Ca、Mg、Fe、Mn、Zn的吸收,抑制生长,同时诱导茶树根系分泌苹果酸、柠檬酸;适量修剪物水溶物能够补充矿质营养,提高茶树K、Ca、Fe、Mn、Zn、Al的吸收,促进生长,但同时也会诱导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降低收集液pH值,而收集液pH值变化与有机酸分泌量变化显著相关,结果提示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可能是导致土壤酸化的机理之一。
    基于mtDNA 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 李乐, 袁志军, 唐美君, 肖强
    2014, 34(6):  601-608.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22
    摘要 ( 471 )   PDF (814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克隆测定了12个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öthe)种群84个样本和5个叶蝉近缘种外群62个虫体的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5%~1.2%,远小于昆虫物种2%的界限,未呈现明显遗传分化,ML分子系统树也显示其种群个体呈平行分布。假眼小绿叶蝉与几种外群叶蝉的遗传距离在14.8%~24.5%之间,依次为葡萄小绿叶蝉<葡萄二星叶蝉<桃一点斑叶蝉,说明它与葡萄小绿叶蝉亲缘关系最近,与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通过mtCOI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假眼小绿叶蝉遗传结构及它与近缘种叶蝉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解释它在茶园的起源及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分类与鉴定
    周春娟, 庄东红, 郭守军, 朱慧, 马瑞君, 吴清韩
    2014, 34(6):  609-616.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23
    摘要 ( 935 )   PDF (837KB) ( 1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SDE-GC/MS联用技术分析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挥发性成分,以凤凰水仙群体种乌龙茶和石古坪乌龙茶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依据香型相似率大于或等于95%可以进行归类的标准,将17种凤凰单丛成品茶的香型归结为黄栀香、杏仁香、蜜兰香、芝兰香、玉兰香和香型名称未定的锯朵仔、贡香共7个类型。不同香型凤凰单丛成品茶之间的香型相似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凤凰水仙群体种的香气组分及香型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凤凰单丛茶的自然杂交变异及其加工工艺有关。通过分析同一香型不同凤凰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可以发现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之间既存在共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又具有个性组分的差异,比如:芝兰香型凤凰单丛茶的异丁香酚,黄栀香型的α-杜松醇,蜜兰香的榧烯醇、β-紫罗酮、石竹烯以及锯朵仔单丛的4-萜烯醇和贡香单丛的氨茴酸甲酯等,这些成分可能是所对应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可作为凤凰单丛成品茶香型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SSR、SRAP、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品种亲本鉴定上的比较分析
    刘振,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宁静, 杨阳
    2014, 34(6):  617-62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6.024
    摘要 ( 763 )   PDF (650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鉴定湘波绿2号的父本,同时为茶树亲本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等研究提供分子标记参考,本研究采用SSR、SRAP、ISSR 3种分子标记体系,在对湘波绿2号与其母本和5个可能父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基础上,比较了这3种分子标记体系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多样性指数(DI)、引物解析强度(Rp)、分子标记指数(MI)等指标。2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83个,平均每对引物2.86个,引物PPB、PIC、DI、Rp、MI平均值分别为77.01%、0.55、0.29、1.31、0.95。17对SRAP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39个,平均每对引物8.18个,引物PPB、PIC、DI、Rp、MI平均值分别为71.70%、0.84、0.15、3.65、3.59。10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90个,平均每个引物9.00个,引物PPB、PIC、DI、Rp、MI平均值分别为69.76%、0.85、0.15、4.21、4.71。3种标记体系的MI、Rp、PIC趋势一致,ISSR最高,依次为SRAP和SSR,而PPB和DI正好相反。以上结果表明,ISSR和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而SSR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不同分子标记体系获得的品种间相似系数有所不同,但湘波绿2号与湘波绿和福鼎大白茶聚为一类,说明湘波绿2号与其关系较近,湘波绿可能为湘波绿2号的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