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0
      
    《茶叶科学》办刊50年
    朱永兴, 陈宗懋
    2014, 34(5):  417-427.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1
    摘要 ( 650 )   PDF (823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全面回顾了《茶叶科学》办刊50年的基本情况。以积累和搜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稿源、刊发论文、论文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刊发论文的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对《茶叶科学》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栗志文, 王媛媛, 王根辈, 陈艳芳, 李长文, 马晓慧
    2014, 34(5):  428-43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2
    摘要 ( 713 )   PDF (652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李亚莉, 康冠宏, 杨丽源, 祝红昆, 李治滢, 周红杰
    2014, 34(5):  435-441.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3
    摘要 ( 788 )   PDF (960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对慢性铅暴露致肾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洪娟, 吕翠, 刘晓丽, 左茹, 盛军, 张文生
    2014, 34(5):  442-45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4
    摘要 ( 553 )   PDF (502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铅(Pb)是环境中重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肾脏是铅毒性的主要靶器官。铅能造成肾小管、肾小球的炎症损伤,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其主要机制为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试验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铅暴露可导致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在肾组织中累积。MG是广泛分布的邻二羰基化合物,具有两个高活性的羰基亲电中心,可与DNA、RNA中的核碱基和蛋白质中的碱性残基反应,通过AGEs-RAGE-NFκB通路促进炎性损伤。普洱茶为云南特色名茶,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灌胃铅暴露模型鼠,观察普洱茶对小鼠全血铅水平、肾脏组织中MG含量、前炎症因子TNF-α、1L-1β、AGEs的受体蛋白RAGE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普洱茶不仅能起到促排铅效果,还能直接螯合组织中的MG,减少铅暴露所致MG的过量累积,减少AGEs的形成,降低其受体蛋白RAGE的表达,减少NFκB的磷酸化,降低TNF-α、1L-1β的量,减轻炎症损伤,最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刘宏程, 林昕, 和丽忠, 兰珊珊, 林涛, 严红梅, 黎其万
    2014, 34(5):  451-457.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5
    摘要 ( 818 )   PDF (678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研究普洱茶产地识别技术,收集普洱茶三大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代表性样本共85个,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本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3个地区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样本,分别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为100%。对3个地区的混合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分别为93.3%、87.9%、90.9%,交叉验证的正确率分别为90%、87.9%、90.9%,18个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为84.6%、81.4%、82.9%。本研究表明,通过稀土元素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三大主产区的普洱茶样品。
    钙离子对不同发酵程度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
    胡雄飞, 许勇泉, 钟小玉, 洪志勇, 杜琪珍, 袁海波, 尹军峰
    2014, 34(5):  458-46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6
    摘要 ( 689 )   PDF (519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含钙离子水冲泡速溶茶粉,研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以及钙离子对不同发酵程度茶类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质量浓度(5~40 mg·L-1)的增加,绿茶茶汤的沉淀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钙离子质量浓度与绿茶沉淀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98,P<0.01),而沉淀中的茶多酚(r=0.95,P<0.01)、总糖(r=0.99,P<0.01)和咖啡碱(r=0.82,P<0.05)含量也与沉淀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同钙离子浓度下,绿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普洱茶茶汤沉淀形成量差异较大。随着茶叶发酵程度的加重,茶汤沉淀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钙离子对茶汤沉淀形成的促进作用逐步降低。通过分析发现,钙离子促进沉淀形成的增长率与茶汤中茶多酚所占的比率有显著相关性(r=0.78,P<0.05),说明钙离子可能是主要通过影响茶多酚的络合作用来促进茶汤沉淀的形成。
    茶叶提取物对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机理研究
    陈贞纯, 贾玲燕, 毛祖法, 金恩惠, 王广伟, 屠幼英
    2014, 34(5):  465-472.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7
    摘要 ( 751 )   PDF (811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茶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分别用茶黄素单体(TF1)、EGCG、纯度为40%的茶黄素(TF40)处理细胞,然后观察细胞形态,并以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受试物对黑色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细胞活性、酪氨酸酶浓度和黑色素合成量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这3种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且茶叶提取物的效果优于Vc。
    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周琳, 徐辉, 朱旭君, 陈暄, 王玉花, 房婉萍, 黎星辉
    2014, 34(5):  473-48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8
    摘要 ( 689 )   PDF (626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对胁迫耐受性和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茶树品种迎霜为材料,分别采用100 mg·mL-1、200 mg·mL-1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外源ABA对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ABA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略有提高。干旱胁迫下,外源ABA能提高茶树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茶苗的伤害。经ABA处理后的茶苗在复水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保持较高值,外源ABA对提高茶树抗旱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基于4300 DNA分析系统的茶树SSR发掘方法优化与建立
    张洁茹, 韦朝领
    2014, 34(5):  481-488.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09
    摘要 ( 460 )   PDF (710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在茶树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4300 DNA分析系统的SSR发掘具有通量高、准确和灵敏等特点,已被用于许多物种的分子标记研究,但在茶树的相关研究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茶树SSR-PCR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4300 DNA分析系统的茶树SSR-PCR反应体系:1.0 μL DNA(25 ng·μL-1),0.2 μL M13F-F、0.2 μL R和0.4 μL IR-M13F,0.8 μL dNTPs(25 mmol·L-1),1.0 μL 10×Buffer(含Mg2+),0.1 μL Ex-Taq聚合酶(5 U·μL-1),无菌水定容至10 μL。所有引物浓度均为1 μmol·L-1。同时,本研究还证明,可以以自行配制的6.5%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acry:bis=29:1)替代4300 DNA分析系统指定凝胶溶液,检测SSR位点。
    14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行为的影响
    张正群, 孙晓玲, 罗宗秀, 高宇, 边磊, 辛肇军, 蔡晓明, 陈宗懋
    2014, 34(5):  489-496.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10
    摘要 ( 454 )   PDF (1011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获得能够应用于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推—拉”策略的行为调节剂,在室内测定了茶尺蠖成虫对14种植物精油的趋性反应,及植物精油对茶尺蠖雌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并采用叶碟法测定了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罗勒、迷迭香、肉桂、茴香及天竺葵5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成虫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并且迷迭香油和天竺葵油还能显著干扰雌虫的产卵活动。在3个浓度处理下,茴香、罗勒和藿香植物精油对茶尺蠖3龄幼虫表现出显著的拒食活性。随着精油处理浓度的升高,茶尺蠖幼虫的拒食率升高,生长率随之下降。试验结果证明迷迭香、罗勒、茴香及天竺葵等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具有显著的行为调控功能,具备作为茶尺蠖防控剂开发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茶园土壤高活性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接种效果初步研究
    韩晓阳, 李智, 张丽霞, 黄晓琴
    2014, 34(5):  497-505.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11
    摘要 ( 487 )   PDF (715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6株固氮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两株不同种属的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GD5为褐球固氮菌,菌株GD15为恶臭假单胞菌。菌株生长最适宜pH值为7,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GD5具有溶磷作用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而GD15仅具有分泌生长素的能力。接种GD5后,接种处理茶树根、茎、叶的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2%、58%、55%,新梢和根系的含氮量分别增加15%和6%,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水平,开发应用前景较好。
    采摘标准与施氮水平对茶树春茶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振梅, 石元值, 马立锋, 伊晓云, 阮建云
    2014, 34(5):  506-51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12
    摘要 ( 704 )   PDF (731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马瑞君, 梅洪娟, 庄东红, 杨培奎, 吴清韩
    2014, 34(5):  515-524.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13
    摘要 ( 588 )   PDF (793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进行鉴定,建立不同品种(系)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4份凤凰单丛茶品种为材料,对UBC802~UBC899等58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了12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在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后,利用这12条ISSR引物对39份凤凰单丛茶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从其中筛选出的6条核心引物共扩增出8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8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86%,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56,其中引物UBC843多态性最为丰富,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4063~0.9836之间;为将39份凤凰单丛茶品种全部区分开,本研究对6条核心引物进行了组合,发现其中UBC827/UBC846的组合鉴别效率最高;通过综合品种名称、国家地区编号、采样地点、高效核心引物组合名称以及ISSR数据代码,本研究建立了39种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代码。之后,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品种指纹图谱代码、香型、海拔、ISSR-PCR扩增数据图片等更多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凤凰单丛茶的DNA指纹图谱,为凤凰单丛茶品种权益保护及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广东凤凰单枞茶树品种(系)叶片主要性状的种间差异和地域变异研究
    王桔红, 庄东红, 马瑞君, 吴泽容
    2014, 34(5):  525-530.  doi:10.13305/j.cnki.jts.2014.05.014
    摘要 ( 608 )   PDF (651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广东潮州凤凰山区不同地域的50种凤凰单枞茶树品系的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形、叶绿素含量、叶面积(LA)、叶干物质量(LDMC)、比叶面积(SLA)等叶片形态和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不同海拔地带的12种凤凰单枞茶树主要叶片性状进行了地域变异研究。结果显示,50种凤凰茶树叶片形状为卵圆形至长卵形(叶形指数1.99~3.16),叶绿素含量平均为64.348(SPAD测定读数),平均单叶面积24.237 cm2,叶干物质含量40.65%,比叶面积80.947 cm2·g-1。50种凤凰单枞茶树的叶面积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12%),比叶面积变异次之(18.3%),叶形状(9.8%)和叶绿素含量(10.4%)变异较小,叶干物质含量变异最小(5.9%);南馥茶园的兰花香、柚花香、宋种、八仙、桂花香、夜来香、蜜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质较多,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高;南馥茶园的玉兰香、水仙、姜花香、杨梅叶和区山塘茶园的玉兰香等品系叶片单位面积合成的有机物较少,对外界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高海拔地带的部分凤凰单枞茶树具有叶面积大、叶干物质含量少、比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多的趋势,表明种植地域的海拔对凤凰单枞茶树叶片性状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