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8-30
      
    不同时间给予大红袍水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曹丹, 刘仲华, 黄建安, 蔡淑娴, 吴香兰, 金莉莎, 林勇
    2013, 33(4):  289-294.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3
    摘要 ( 380 )   PDF (762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比较提前2βh给予、同时给予及推后2βh给予大红袍水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抵御效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乙醇组一次性给予60%乙醇(0.01βmL/g),提前组、同时组及推后组分别在灌喂酒精前2βh、灌喂酒精中和灌喂酒精后2βh给予大红袍水提物。通过检测小鼠体重、肝重以及血清及肝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总巯基等相关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表明,一次性豪饮乙醇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肝脏组织细胞、血清的生化代谢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显微观察结果都显示,提前组、同时组和推后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抵御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以提前组效果最佳,同时组次之,推后组效果不太明显。
    红茶延长秀丽线虫在环境氧化应激中寿命的研究
    张健炜, 熊哲, 高燕, 彭雨轩, 龚雨顺, 刘仲华
    2013, 33(4):  295-300.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2
    摘要 ( 381 )   PDF (808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研究了红茶在环境氧化应激中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延长作用,并对相关蛋白与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氧化应激条件下50βmg/L的红茶处理后的秀丽线虫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40.8%,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升高340.8%;SKN-1::GFP蛋白表达上调了10%,DAF-16::GFP蛋白表达上调了18%。
    茶多酚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
    付小彬, 缑灵山, 何冬梅, 贾根光, 李岩, 薛运生, 李赛, 蓝诺, 刘毅
    2013, 33(4):  301-305.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4
    摘要 ( 534 )   PDF (520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中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抑郁模型,通过小鼠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对茶多酚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含量。给予茶多酚低高2个剂量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爬行格数与直立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P<0.00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01;#P<0.05,P<0.05),显示造模成功;此外,茶多酚可显著抑制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加,并上调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提升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的含量。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部5-HT和NE的含量以及抑制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冠突散囊菌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陈桂梅, 邓永亮, 黄亚亚, 张玥, 纪晓明, 周兴长, 胡歆
    2013, 33(4):  306-310.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3
    摘要 ( 705 )   PDF (521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胞外酶的情况,通过平板水解圈法和液体发酵培养法定性定量研究冠突散囊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的能力以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条件下,淀粉平板和橄榄油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明显的水解圈,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果胶平板和牛奶平板培养基上未见水解圈出现;液体发酵过程中,除未检测到脂肪酶外,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活性均呈一定的趋势变化。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龚玉雷, 魏春, 王芝彪, 沈雪亮
    2013, 33(4):  311-321.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4
    摘要 ( 976 )   PDF (1179KB) ( 10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
    宋爽, 黄业伟, 王宣军, 于海双, 方崇业, 盛军, 郝淑美
    2013, 33(4):  322-326.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5
    摘要 ( 574 )   PDF (527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探讨了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结合咖啡碱的可行性和优势,旨在为更精确地定量茶叶中的咖啡碱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以绿茶水提物、红茶水提物和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为材料,应用低pH沉淀法检测了试样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并结合氯仿萃取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pH沉淀法能够准确、简便地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其中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最高(含2.59%),而绿茶和红茶水提物中只有极少量的咖啡碱为结合态(含量分别为0.04%和0.07%)。
    茶红素化学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李大祥, 王华, 白蕊, 鲜殊, 宛晓春
    2013, 33(4):  327-335.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6
    摘要 ( 633 )   PDF (889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邓余良, 尹军峰, 许勇泉, 吴荣梅, 陈根生, 汪芳, 陈建新, 袁海波
    2013, 33(4):  336-344.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7
    摘要 ( 630 )   PDF (1000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最新的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炒青和烘青绿茶进行提香作业,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提香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炒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79.2℃、下层温度95.5℃、转速351.6βr/min;烘青绿茶的最佳参数为上层温度90.8℃、下层温度95.5℃、转速335.2βr/min;同传统提香工艺相比较,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且对成品茶的提香、润色效果明显。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刘玉芳, 刘晓东, 林国轩, 郭春雨, 邓丽洪, 杨春
    2013, 33(4):  345-350.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8
    摘要 ( 606 )   PDF (556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茶膏品质的影响
    谭超, 刘华戎, 龚加顺, 张乃明
    2013, 33(4):  351-357.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9
    摘要 ( 561 )   PDF (654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微波辅助提取茶籽皂苷的研究
    龚志华, 梁丹, 张志博, 肖文军
    2013, 33(4):  358-363.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01
    摘要 ( 572 )   PDF (569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籽为原料,以茶籽皂苷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系统研究了乙醇浓度、微波强度、微波辅助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茶籽皂苷的得率影响,优化筛选了微波辅助提取茶籽皂苷的最优工艺技术及其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体积分数60%、微波功率539βW、微波辅助提取时间7βmin、料液比1︰50的工艺参数进行微波辅助提取茶籽皂苷,皂苷得率可达18.56%。与常规水提取、乙醇提取相比,微波辅助提取的茶籽皂苷得率分别提高了6.84%、6.22%,且提取时间大为缩短。
    茶树嫩梢力学特性与粗纤维试验
    林燕萍, 金心怡, 郝志龙, 叶乃兴, 黄毅彪, 汤慧英, 陈新华, 周小勇
    2013, 33(4):  364-369.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6
    摘要 ( 519 )   PDF (51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黄旦、福鼎大白茶、肉桂、毛蟹、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对其驻芽一、二、三叶进行力学特性及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表明,茶树嫩梢的弹性模量在4β158.88~14β849.11βkPa,最大应力在870.00~1β842.97βkPa,断裂应力在673.33~1β639.62βkPa,叶位对弹性模量、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三叶>二叶>一叶。茶树嫩梢最大力点应变在10.61%~18.36%,断裂应变在12.19%~26.95%,叶位对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三叶>二叶>一叶,不同品种有所差异。茶树嫩梢力学参数为茶叶加工机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冷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张雁飞, 李立祥, 张小福, 卢昭, 于鹏亮, 薛晨, 华再欣, 梅玉
    2013, 33(4):  370-376.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0
    摘要 ( 573 )   PDF (689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探究冷冻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改进红茶的品质,本文试验设定冷冻工艺流程处理。结果表明:只有冷冻工艺处理样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增加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冷冻工艺处理样的红茶香气纯正,品质最优。
    茶多酚复合柠檬酸和氯化钙对秘鲁鱿鱼丝贮藏品质的影响
    朱军莉, 孙丽霞, 董靓靓, 李学鹏, 励建荣
    2013, 33(4):  377-385.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1
    摘要 ( 570 )   PDF (1084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评价了加工工艺中0.15%茶多酚及0.05%茶多酚复合5βmmol/L柠檬酸和5βmmol/L氯化钙处理对秘鲁鱿鱼丝25℃贮藏过程中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丝在贮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pH和还原力均显著下降(P<0.05)。鱿鱼丝L*显著降低,C*明显增加(P<0.05),表明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褐变反应。鱿鱼丝中乳糖不断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P<0.05),氧化三甲胺(Trimetlyamineoxde,TMAO)降解成二甲胺(Dimethyamine,DMA)和甲醛(P<0.05),特别是在贮藏的90βd。而茶多酚及复合柠檬酸和氯化钙处理能显著减少水分损失,抑制乳糖分解和TMAO降解,延缓脂肪氧化和TVB-N积累(P<0.05)。因此,茶多酚和柠檬酸复合添加剂对改善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效果良好。
    不同等级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吕海鹏, 林智, 张悦, 梁月荣
    2013, 33(4):  386-395.  doi:10.13305/j.cnki.jts.2013.04.012
    摘要 ( 543 )   PDF (860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选用高、中、低三类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低两类等级的普洱茶相比,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醇类香气成分总量、杂氧化合物香气成分总量、黄酮总量以及茶色素含量等,一般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等级的普洱茶与高或低等级的普洱茶相比,除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茶多酚含量和黄酮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理化成分的含量一般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抑制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黄酮总量、茶褐素含量以及醇类香气成分总量等是区分普洱茶等级的重要理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