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15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贺志荣, 项威, 徐燕, 高丽萍, 夏涛, 魏书
    2012, 32(1):  1-8.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8
    摘要 ( 853 )   PDF (690KB) ( 6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挥发性单萜(C10)与倍半萜(C15),常具有宜人的花果香气。茶鲜叶中此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糖苷化合物的含量和水解对成品茶的香气香型有重要影响。就可能影响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反应和相关的酶进行综述,认为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影响萜类代谢前体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及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MAPP)的限速酶。单萜和倍半萜合成酶是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此外,糖基转移酶可能与茶鲜叶中糖苷态萜类香气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有关。糖苷水解酶则催化茶鲜叶中糖苷态香气物质的水解,导致香气物质的释放。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将有可能控制萜类代谢流向挥发性萜类合成分支。本文还讨论了影响茶叶香气品质的其他因素,如茶树品种、栽培环境,以及加工方法等。
    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 陈栋, 许勇泉, 尹军峰
    2012, 32(1):  9-16.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2
    摘要 ( 661 )   PDF (911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研究广东地方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主要呈香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准确地鉴定了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鉴定了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是广东红茶的香气特征。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壬醛是五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37.55%、11.90%、8.89%、5.4%和5.21%。英德系列红茶中醇类物质最多;白毛系列红茶中醛类、酮类物质最多;烯类物质以单丛和福建系列红茶含量较高。
    浸提温度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
    许勇泉, 陈根生, 刘平, 钟小玉, 袁海波, 尹军峰
    2012, 32(1):  17-21.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3
    摘要 ( 733 )   PDF (480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比较了不同浸提温度(20~100℃)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提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浸提温度40℃及以下,绿茶茶汤沉淀量很少,且基本没有不可逆沉淀;浸提温度从40℃增加到50℃,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都有大幅度增加;浸提温度从50℃增加到90℃,茶汤固形物浓度增加不明显,但沉淀量却有较大增加。绿茶茶汤浸提温度选择低于50℃,可以大大降低沉淀量的形成。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常玉玺, 郑德勇, 叶乃兴, 杨江帆
    2012, 32(1):  22-28.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11
    摘要 ( 487 )   PDF (732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了福建42份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种质资源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SFA)的平均含量为20.5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50.5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28.11%;发现茶籽油中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平均含量为0.11%;参试材料中优良品种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优于地方品种。选取了11种含量较高或特异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硬脂酸、花生酸、棕榈酸和DHA等是构成茶籽油的重要或特征脂肪酸。茶籽油是富含油酸、亚油酸,低芥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高品质油脂,具有开发高级食用油脂的潜在价值。
    挤压膨化对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影响
    王博, 叶阳, 周小芬, 钱园凤
    2012, 32(1):  29-36.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4
    摘要 ( 500 )   PDF (588KB) ( 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绿茶茶渣进行挤压膨化加工,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物料含水量、喂料速度、螺杆转速以及套筒温度与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参数对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含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喂料速度>物料含水量,获得低粗纤维含量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为物料含水量70%,喂料速度90r/min,螺杆转速90r/min,套筒温度50℃。在此条件下,茶渣中粗纤维含量为15%,与膨化前原料相比,粗纤维含量下降了3%。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汪珈慧, 李燕, 姚紫涵, 王家健
    2012, 32(1):  37-43.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5
    摘要 ( 543 )   PDF (574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研究
    彭忠瑾, 麻成金, 肖旺, 黄婷, 郑君晓, 向勇平
    2012, 32(1):  44-52.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1
    摘要 ( 492 )   PDF (831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了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占精炼油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和醇油摩尔比为影响因子,以酯交换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8℃、催化剂用量1.05%、反应时间66min、醇油摩尔比9.7∶1。在此条件下,酯交换率达到98.73%。对生物柴油进行红外光谱和GC-MS分析,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
    茶树在干旱条件下的mRNA差异表达
    陈盛相, 齐桂年, 夏建冰, 邹瑶, 单虹丽
    2012, 32(1):  53-58.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12
    摘要 ( 463 )   PDF (969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20%PEG-6000对福鼎大白茶无性系扦插苗进行模拟干旱处理,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干旱与正常浇水对照的mRNA差异表达,发现1个在干旱条件下减量表达片段N3-5。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表明,N3-5与茶树无性系Sajin茶叶色突变基因组序列标签S31.B15(Accession:DQ443473.1)有75%的同源性。根据序列相似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该片段可能与茶树的抗旱机制有关。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叶色转变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陈林波, 夏丽飞, 孙云南, 梁名志, 张正竹, 李叶云, 宛晓春
    2012, 32(1):  59-65.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13
    摘要 ( 486 )   PDF (716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特异茶树品种“紫娟”幼嫩叶片和成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从256对引物组合中获得59个差异表达带,其中在幼嫩叶片中获得26个上调片段,成熟叶片中获得33个上调片段。通过GenBank BLASTX比对分析,所获得的片段包括转录因子、代谢相关蛋白、信号蛋白以及一些假设蛋白、未知蛋白和没有比对的基因片段。利用RT-PCR对片段ZM4、ZM7、ZM12进行表达特性分析表明,ZM4、ZM7、ZM12均在成熟叶片中上调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紫娟”茶树叶色转变的机理,以及相关基因克隆打下基础。
    福建茶叶企业差异化与融资风险透视
    杨江帆, 徐清, 谢向英, 管曦, 高水练, 陈潜
    2012, 32(1):  66-72.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9
    摘要 ( 486 )   PDF (504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福建省茶叶重点产销市县的221家茶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不同经营模式茶叶企业的差异化分析,以阐明福建茶叶企业的融资情况与融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茶叶企业基本属于小微企业,其金融需求主要涉及融资、存款、结算等方面,大多通过银行和合作社金融机构实现服务满足。鉴于茶叶企业的融资风险较大,其融资和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需从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行业协会的信用保障及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入手,构建破解福建茶叶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架构。
    技术法规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影响——基于细分数据的视角
    江涛, 张勇, 罗坚毅, 覃琼霞
    2012, 32(1):  73-80.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6
    摘要 ( 485 )   PDF (584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下4位数与6位数编码目录的茶叶数据分析日本技术法规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位数总量数据和6位数细分数据编码目录下技术法规对茶叶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日本技术法规对大包装红茶和绿茶的影响显著,而对小包装红茶和绿茶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茶叶贸易领域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法规提供更有效的对策思路。
    茯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王蝶, 黄建安, 叶小燕, 曹丹, 张健炜, 刘仲华
    2012, 32(1):  81-86.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07
    摘要 ( 608 )   PDF (804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探讨了茯砖茶和绿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茶叶水提物的低、中、高灌胃剂量分别为:75、150、300mg/kg。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茯砖茶和绿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食物利用率、脂肪系数以及Lee氏指数。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茯砖茶和绿茶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茯砖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
    “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秋萍, 龚加顺
    2012, 32(1):  87-94.  doi:10.13305/j.cnki.jts.2012.01.010
    摘要 ( 435 )   PDF (843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紫娟”普洱茶茶褐素为对象,研究“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即动物给药量0.135、0.405、1.215g/kg)茶褐素组及阳性对照组。观察“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体质量、体长、肝脏指数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茶褐素对实验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预期结束后,“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的进食、饮水、体长无影响;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茶褐素组能抑制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实验大鼠肝脏的脂变,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具有预防实验动物脂肪肝形成的作用,中、高剂量茶褐素组效果尤为明显(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