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84年 第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4-04-01
      
    新形势 新技术 新学报——祝《茶叶科学》复刊
    王泽农
    1984, 4(01):  1-2.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1
    摘要 ( 429 )   PDF (100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由朱德同志生前题写刊名的《茶叶科学》,是中国茶叶学会的学术性刊物,于1964年8月创刊,当年出刊2期,1965年每季出刊1期,共出了4期,1966年又于3月和6月各出刊1期,总计两个整年共出了8期。其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学会工作中断,《茶叶科学》被迫停刊。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国茶叶科学曾经有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三十五年来茶叶科研的主要成就
    李联标
    1984, 4(01):  3-8.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2
    摘要 ( 358 )   PDF (378KB) ( 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回顾了建国卅五年来我国茶叶科研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茶树生长发育的特性与引种试验、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品种选育与组织培养、茶树栽培技术及其与土壤、营养及水分条件的关系,茶树病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茶类与茶叶加工技术,茶树光能利用与物质代谢,茶叶化学成分与红、绿茶品质的关系,茶叶的药用价值,茶籽的工业应用等。
    茶园用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
    陈宗懋
    1984, 4(01):  9-18.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3
    摘要 ( 348 )   PDF (538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20余种化学农药在茶树上降解动态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茶园用药安全性指标设计的概念。从农药被喷施在茶树上到随茶汤进入人体整个过程,在影响人体安全的因素中,作者选用了农药的5个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参数作为选择农药在茶园中适用性的安全性指标,也可供有针对性地合成农药结构设计时参考。上述5项指标中有4项属农药常用参数。这5项指标是:①在茶树鲜叶上的半衰期;③蒸气压;⑧水中溶解度;④允许每日摄入量(ADI);⑤大白鼠口服急性 LD_(50)。每项指标分为4级,其累计值即为该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值。累计值低于或等于10属
    中国云南茶树新种和新变种
    谭永济, 陈炳环, 虞富莲, 王海思, 王平盛
    1984, 4(01):  19-30.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4
    摘要 ( 365 )   PDF (2696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云南省发现的17个茶树新种和1个新变种,即:大苞茶、广南茶、疏齿茶、马关茶、哈尼茶、圆基茶、多瓣茶、老黑茶、勐腊茶、拟细萼茶、德宏茶、假秃房茶、多萼茶、多脉茶、紫果茶、元江茶、高树茶和苦茶。
    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茶树比较形态学的研究
    童启庆, 横内茂, 桥本実
    1984, 4(01):  31-38.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5
    摘要 ( 429 )   PDF (3126KB)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研究对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的叶片和花组织的某些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测定,并通过方差分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两品种间并无明显差异。对叶片和花粉表面电镜扫描结果,两品种间亦无明显的形态学上的差异。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在形态学上似乎是同一个类群。因此,假如我们推测日本的皋芦种是从中国引进的,那么中国福建种很可能是日本种的原种。具有各种史料记载的中国皋芦种,证明它在形态学上不同于日本皋芦种,但要确定其更精确的差异性,则需对两品种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大田应用研究
    庹登美, 吴元香, 甘宗义, 刘明炎
    1984, 4(01):  39-44.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6
    摘要 ( 437 )   PDF (312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六安瓜片机械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田兴安
    1984, 4(01):  45-52.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7
    摘要 ( 532 )   PDF (373KB)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的特种绿茶之一。根据瓜片在制造过程中形质转化的规律及其条件,对传统的手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并运用现有制茶机械,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制茶和手工制茶在工效、生产成本和成茶品质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前者较后者工效提高20倍,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成茶外形接近手工瓜片,内质达到或超过手工瓜片,从而为瓜片生产开拓了新的途径。
    压制茶中霉菌的研究
    胡月龄, 胡建程, 钱泽澍
    1984, 4(01):  53-58.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8
    摘要 ( 428 )   PDF (1194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作者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于1979—1982年对我国五个省产制的14种压制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再次表明压制茶中有多种霉菌,其中以曲霉、青霉两属分布最广;除米砖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主,六堡茶以青霉(Penicillium)、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主外,其余各种压制茶均以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illus)或青霉(Penicillium)占优势。14种压制茶中均未发现黄曲霉(Aspergil
    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张汉鹄
    1984, 4(01):  59-60.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09
    摘要 ( 308 )   PDF (112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开发利用自然天敌资源,是发展害虫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作者对安徽茶区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茶园天敌资源丰富,且对害虫有一定控制能力初步查明安徽茶园害虫天敌,多达300余种,包括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蜘蛛、捕食螨和食虫鸟类,以及多种昆虫病毒、白僵菌、虫草和蚜霉等。许多天敌昆虫明显表现与害虫的发生有同步现象和制约效应。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等
    夏茶苦涩味的形成与内质成分的关系
    施兆鹏, 陈国本, 曾秋霞, 孙红
    1984, 4(01):  61-62.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10
    摘要 ( 592 )   PDF (122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夏绿茶生产中,由于苦涩味的大量形成,使茶叶品质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各季茶产量的比重,春茶约占41%,夏茶36%,秋茶23%,夏秋茶的比重大于春茶,因此,提高夏秋茶的品质,对发展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已连续进行两年,目的在于探索夏绿茶苦涩味形成的时期及其成因,以便从品种、栽培、制造等方面研究减轻苦涩味的可行性,为最终提高夏秋茶品质提供实施方
    中国茶叶学会在广州召开茶叶产销和发展战略研讨会
    雨山
    1984, 4(01):  63-64.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11
    摘要 ( 379 )   PDF (190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中国茶叶学会于6月21—24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茶叶产销和发展研讨会”。到会的有茶叶生产、贸易、科研、教育等各条战线上的会员代表共56人,收到论文30余篇。现将会议上讨论和交流的情况,综合报道如下,以资参考。一、关于茶叶产销形势的分析与会同志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茶叶产销的发展情况。一致认为我国茶叶产销总的形势是好的。1983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茶园面积扩大了7倍多,总产量增加9倍,内销、外销和边销茶的数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长期
    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在宜昌召开
    徐南眉, 姚国坤
    1984, 4(01):  65-66.  doi:10.13305/j.cnki.jts.1985.01.012
    摘要 ( 337 )   PDF (141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由农牧渔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于1984年11月6—11日在湖北省宜昌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和生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共86人。会上共收到典型材料和学术论文43篇,有11位茶叶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区)的代表,汇报了一年来茶叶技术推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执行情况;有9位专家,就如何进行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叶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还有更多的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在分组讨论中,交流了经验.